第319章 轉進(第3/3頁)

與困於糧草的蒙軍不同,入夏之後,宋朝江淮一帶風調雨順,農田取得了豐收,倉儲充盈,給宋軍帶去了充足的底氣。

夏貴在穩固了宿州一帶的防禦之後,便摩拳擦掌想著大幹一番。由於有了三十年前端平入洛失敗所帶來的教訓,所以他並不打算繼續向千裏赤地的河南方向發起進攻,而是試圖開辟一個第二戰場,給已經“陷入僵局”的南北戰事添一把火。

歷史上,夏貴也做過同樣的事。他的作戰思路非常大膽,派遣了一支部隊走海路繞山東半島北上,攻占了利津,襲擾河北的滄州等地,還試圖殺入北清河,去濟南救援李璮。說起來,這思路倒是和現在的東海軍有些像,但是很可惜,彼時的那支遠征軍實力不足,在濱州被韓世安所敗,最後不得不撤回海州,只能坐視李璮滅亡了。

這個時空的情況就大不同了,東海軍已經完成了夏貴未曾做到的歷史任務,所以他也不需要再走海路行險長征,而是想著在陸路上趁機攫取戰果。當東海軍得知夏貴的意向之後,發覺這是個利用他的兵力緩解己方壓力的好機會,於是就讓商務部的王泊棠帶了禮物去遊說夏貴,讓他進入山東腹地,與東海軍協同作戰。

名義上夏貴還是東海軍的上級,王泊棠也沒法強行給他下什麽調令,只能根據軍委會的計劃,向夏貴提了在三個方向出兵的建議,讓他自己斟酌。

這三個方向也就是南中北三路。一是南路,走徐州沿南清河北上,攻取濟州、東平等地;二是中路,經沂州過沂蒙山,與東海軍配合,在泰山之中攻城略地、抵禦蒙軍反擊;三是北路,北上淄州,接管本地防務,防止濟南方向的蒙軍向東方流竄。

這三個方向,不管他選哪一條,都能為東海軍分擔不少軍事壓力。不過夏貴畢竟是經驗豐富的老狐狸,看出走南路要和按脫的大軍硬拼一場,走北路也要直面三十萬蒙軍的壓力,最終還是選了中路。

夏貴的方案是,先從沂州東海軍已經占領的地盤進入群山之中,然後與滕州那邊的李庭芝部配合,南北夾擊,取了兗州,把南清河以東的陸路通道徹底打通。如此他便可盤踞泰山之中,立於不敗之地,之後再見機行事,是向西取濟州、東平也好,還是向北救濟南也好,主動權都在他這裏。

由於東海軍已經在萊蕪一帶經營了幾個月,所以他對這條路線的可行性還是很有把握的,於是就讓長子夏富親自領兵出征,賺取這個唾手可得的軍功。

夏富當時在宿州駐守,由於有了之前在渦陽的慘痛經歷,所以他特別注重收集船只,建成了一支強大的運輸船隊。得命之後,他很快準備好了一支多達萬人的大軍,號稱五萬,沿著睢水順流北上,很輕易地就調動到了邳州這裏。

符凱偉也提前得到了通知,帶人在此迎接他的到來。一見面,就商業互吹起來。

“符提督說笑了,”雖然只是隨便捧捧,但夏富還是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東海軍在北清河一戰,大破蒙韃水師,天下震動,小底可是實在敬佩得很。這一路北上,可還要請符兄多多照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