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泰山之戰 三 炮對砲,火力制勝的新時代

1262年,7月10日,小暑第28日,泰安州。

6:27 AM。

“那是什麽?”

西側的035高地之上,指揮這處炮兵陣地的段明遠遠遠地瞄到了對面蒙軍軍陣中突然有幾樣器械動了起來,疑惑地自言自語道。

緊接著,他就拿起望遠鏡看了過去,這一看把他嚇了一跳:“我靠,火炮?!投石機?床弩?”

蒙軍之前走了一陣子,便在一千五百米左右的距離上停下了。段明遠在瞭望台上觀察過去,只能見到蒙軍的一個個千人隊如同豆腐塊一樣散布在前線上,蒙軍騎兵在周遭遊走,並不能判斷出他們的意圖。有幾波零散騎兵曾試圖上前擾陣,但是被排槍打回去之後就沒再來了。如今把這些笨重的攻城器械擡出來是什麽意思?難道還想來個炮戰嗎?

但不管他們怎麽想,我打我的就好了。

“記錄坐標,趕快查表調參數,準備開場啦!”

……

在這個巨大的戰場上,蒙軍的步兵以千人隊為單位散布了開來。不過與東海軍整齊劃一的步兵營不同,蒙軍各千人隊來自於不同的軍閥,衣甲裝備各異,隊形和兵種構成也各不相同,甚至連人數也不一定就是一千人整。有的整體聚在一起成緊密隊形,也有的內部仍然按百人隊分列成多個小陣,總體顯得花花綠綠的。

按照兵法,蒙軍全部兵力分成了左、前、右、中、後五軍,後軍留在後方的營地之中看守,其余四軍上前出戰。

這出營參戰的四軍之中,左、前、右三軍成一道直線,部署在第一線,中軍在第二線坐鎮。雖然看上去與東海軍同樣分成了兩道戰線,但他們的每一道戰線可都要厚重得多,更符合兵家常理。

左軍六個千人隊,由張弘略、張弘範兄弟統領,與青陽夢炎的山寨對峙;

右軍八個千人隊,由嚴忠範與他麾下大將張晉亨統領,正對著夏富在河邊修建的防線;

前軍十個千人隊,由史權統領,與東海軍隔著一塊寬闊的平地相望,氣氛極為緊張。

剩余的兵力,則集中在第二線的中軍之中,由按脫親自掌握。

除此之外,蒙軍充沛的騎兵也被利用了起來。左、前軍之間和前、右軍之間各部署了一千騎兵,由兩個蒙軍將領脫赤、吐裏哈掌握,以隨時支應前線、掌握戰機;還有數百輕騎以小隊分散在陣中各處,用於傳遞軍令或者對敵陣進行騷擾;剩下的騎兵則集中在中軍,準備發動一錘定音的一擊。

說實話,這樣大規模的軍陣,蒙軍已經很有沒排出來過了。之前他們對南宋的時候已經在野戰中形成了碾壓的優勢,宋軍大多數情況下剛接戰即退入城中固守,哪有列陣而戰的機會?漢軍步兵們只要松散地行軍到城下,然後想辦法攻城就行了。

而現在,他們磨磨蹭蹭地列出方陣對敵,只為應付一個初出茅廬的東海軍,卻沒什麽人覺得不對……這也是幾個月來戰事不利帶給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郭侃下了望台,來到前軍之中,等待中軍戰鼓響起,就指揮著自己所率的兩個砲軍千人隊將各式攻城器械向前推了過去,整個大陣也隨著他們的推進慢慢移動了起來。

根據郭侃的理論,炮兵將成為戰場上一支決勝的力量,而且對於不擅長陣戰的蒙軍來說尤為重要。雖然現在他手中只有四門繳獲的火炮可以用,但並不妨礙他將另一些輕便的攻城器械改造一下,裝上大車,拉到戰場上試用。這也得到了按脫和其他將領的支持。

“這是……霹靂砲?為何不用回回砲了?”

隔壁左軍的張弘略對這次蒙軍史上首次的野戰砲戰也很有興趣,把指揮任務交給了弟弟,自己來了前軍參觀。當他看到郭侃推出來的四門投石機都是宋朝式樣的人力投石機“霹靂砲”而不是配重投石機“回回砲”的時候,不禁發出了疑問。

霹靂砲這種所謂的人力投石機,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在杠杆一頭放上彈丸,另一頭垂下很多繩索牽引,用幾十人一起拉繩,將彈丸投擲出去。相比靠配重物發射的回回砲,這種模式無疑原始了很多,受限於人力也難以做大。

郭侃看了一下遠處東海軍的炮陣,說道:“霹靂砲雖然威勢不如回回砲,但是勝在迅捷,三十人牽引,一人定放,一拉便擲一彈,再拉再擲,一發不過數十息功夫,無愧霹靂之名。若是換了回回砲,便無法如此迅捷了。在這陣戰之時,百斤彈丸砸中必死,十斤亦死,沒甚差別,不如用更快的。”

投石機,不論是扭力式、配重式、人力式,本質上利用的都是人力。把筋索上緊,把配重擡高,不還是靠的人力?只不過因為蓄能的存在,所以可以超出人力的極限罷了。但是在不需要達到極限的時候,反而是最簡單的人力投石機射速最快。所以郭侃思前想後,最後還是選用了這種原始而好用的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