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騎炮兵

1262年,7月29日,立秋第17日,濱棣路,厭次縣。

範龍城看著守備森嚴的高麗軍營寨,有些意外。

泰山之戰後,軍委會將騎一營、騎三營和一部分勇敢營集中起來,調到了北清河以北的濱州地,又將在樂安待命的一個騎兵訓練營正式編入作戰序列,給了一個臨時騎兵第四營的番號,當作騎馬步兵使用。

這三個半騎兵營上千人馬被編成一個“快速反應團”,部署在濱州,以配合冒險者協會的行動,打擊河北的零散蒙軍,並且給商社收集物資和人口。

總之,相比南邊到處是山地和河流的零碎地形,濱棣路的廣闊平原才是適合騎兵發揮的好地方。

範龍城在利津縣接到蒙軍南下的情報後,就發布命令將快速反應團召集起來,北上應戰。今天,他們借用冒險者們的船只,渡過土河到達了之前已經被東海軍占領的厭次縣,準備確認一下蒙軍的情報,並且挫挫他們先鋒的銳氣。

當時一聽說蒙軍打頭陣的是一部高麗軍,他頓時就像見到了肥肉一樣精神煥發。高麗棒子,那不是弱雞的代名詞嗎?於是他立刻率領先行渡河的騎一營和臨四營趕到了前面,想先把這個軟柿子給捏了。

沒想到,見了面之後,他居然發現高麗軍營寨設立得很有章法。士兵衣甲齊全,長矛刀盾弓箭諸兵種一應俱全,相互之間配合有度,儼然一副精銳氣質,實在讓他有些意外。

於是範龍城就在營寨外停了下來,遲遲沒有發動進攻。

呃,實際上,雖然後世的朝鮮常常給人一種羸弱的印象,但那是在中央王朝數百年的庇護之下文恬武嬉漸漸荒廢的結果,現在這個時代的高麗人還是頗有武德的。

在這個時期,高麗所處的是所謂的“百年武人時代”,掌握高麗的是一整個武臣階級,擁有大量有傳承的戰士,戰力並不可小覷。之前,中國東北地區先後出現遼、女真、蒙古三個強力的少數民族政權,無一例外都曾經與高麗進行過戰爭,但是始終無法徹底將它壓服,只能收為附庸國而不能吞並,由此就可看出這個國家的堅韌。

而且相比正牌高麗軍,這支沈陽高麗軍由於常年隨蒙古人作戰,技戰術和團隊配合還要更上一籌。嗯,說不定,這次入關的三部裏面,高麗軍才是最強大的一支——東遼軍雖然馬軍眾多,但是單打獨鬥還行,真的陣戰起來也就是一堆烏合之眾,還真不一定能打過高麗軍,當然後者也追不上他們;而塔察兒的本部倒是南征北戰經驗豐富,但以往都是讓漢軍去送死自己在後面壓陣,等到追殺潰軍的時候再上,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少還真不好說……

不過,也就僅此而已罷了。

可能是時間太急沒來得及找遮護地,高麗軍的營寨就孤零零立在曠野之上,雖然士兵的素質還可以,但是並沒有太多的憑依,簡直可稱絕地。範龍城觀察了一會兒之後,已經胸有成竹,當即下令道:“騎一營第一連,向北散開警戒,二三連待命!臨四營,下馬備戰!騎三營和勇敢營到了沒,我們的寶貝呢?……哦,來了。”

話音剛落,南面便出現了煙塵的跡象,稍後便有一大群騎兵護送著六輛馬車向這邊奔馳過來,沒過多久便到了營寨之前。

這群騎兵相互分開,其中的第三騎兵營向右轉向,在野地上停下整隊。而那十輛車則在幾十名騎兵的護送下駛向了範龍城的大旗。然後,隊首的孫鎮河上尉策馬前出,向範龍城報到道:“報告!騎炮連向您報到!”

範龍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後方列隊的車和炮,贊許地點頭道:“很好,布置陣地吧,今天就該你們表現了!”

“騎炮連”這個編制在早期的義勇隊中出現過,當時是把騎兵和炮兵混編,以節約成本,但後來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而分拆了。現在它重新出現,卻不再是一個“湊合”的方案,而是一支配屬了輕便火炮、能夠伴隨騎兵一同行動的快速炮兵。

騎兵作戰的精義,在於“秩序、士氣、隊形、配合”等概念。真實歷史上,絕大多數騎兵之間的戰鬥,並不是兩支騎兵勇敢地對撞在一起然後展開搏命廝殺,而是兩方裝作士氣鼓鼓地對沖,然後一方堅持不住慫了下來,調頭撤離,另一方再展開追殺,直到自己的隊形也被扯碎不得不重新整隊。

騎兵對付步兵的時候也是這樣,大多數時候不是像吐裏哈那樣傻傻向步兵發動沖鋒,而是佯作沖鋒,如果發現對面發生動搖,就直接撞進去,否則就撤離整隊後換個方向再試一下。一般來說一場戰役中那麽多的步兵,不可能總是訓練有素,總有些面對騎兵沖擊的氣勢嚇軟了的,以他們為突破口,就能扯碎整個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