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2/2頁)

寧波公司引入了現代化的財會和監察制度,現在已經能獨立運營了。也該這樣,不然什麽事情都讓股東們親力親為,就是累死他們也顧不過來啊。

符凱偉看著碼頭力工們有序地搬運貨物的場景,贊許地對身邊的李夏說道:“厲害啊,現在手下們都能獨當一面了,你們調教得不錯啊。”

李夏是財政部的股東,分管江南工作組的財政,對外部的商貿流動也有比較深的了解,這次也跟著過來了,可以給符凱偉和黃鶴介紹一下當地的情況。“還好了,南宋這邊識字會算術的人比本土更充裕,搭架子更容易些。不過也得時時盯著,嚴格核算賬目,不然還是會被鉆漏子的。”

他倆聊了一會兒,李夏就下了船,去寧波公司的駐地監督工作。這時隨船隊過來的黃鶴找到了他,拿著博多這邊準備裝船的貨單,跟他討論起了日本的進出口項目。

寧波公司在博多有多處商站,李夏帶他走進其中一處。裏面是壘得整整齊齊的一系列標準箱,箱子前面貼著各種標簽,黃鶴上去看了一下,寫的是發貨人、收貨人的信息,而對裏面的商品卻語焉不詳。

李夏講解道:“一般情況,返程的時候,一半的噸位裝的都是外部客商委托運輸的貨物,也就是這些裝箱的貨物了。這類貨物的細目不會完全報給我們,不過大致還是日本的傳統出口商品,比如紙張、工藝品、廉價日用品、刀具、礦物藥材等等。剩下的一半就是我們自運的東西了,上面的傳統商品也有,不過更多的還是大宗原材料,比如硫磺、銅、煤炭……”

“等等,”黃鶴聽到後面,忍不住打斷了他,“煤炭?日本有煤嗎?從這裏運煤回去,能賺回來嗎?”

“有是真的有,雖然儲量不大,但質量很好。唔,我們也不是特意來這邊買煤的,這還是按照你們商務部的思路來的,當初為了拓寬進口渠道,我們仿照舊例給了當地商人一些礦物樣本,讓他們找來賣給我們。像什麽金銀銅之類的自不必說,鐵也有一點但是量不大,不過有家姓島田的商人在南邊的長崎那邊找到一個煤礦,埋藏不深、路程不遠,可以大量供應,我們便與他家簽了長期訂單,這樣每次回程的時候可以順便帶回去一些,沒什麽成本。本來我們只是準備就地供應江南地區的,那邊炭貴,多少能賺上一點,結果沒想到,運了一些回本土給工業部試用後,他們意外地發現這批長崎煤很適合煉焦,煉出的焦炭品質相當不錯。於是這便成了個固定項目,平日裏我們積累些煤囤在明州,等南風起的時候就批量送回去。”

黃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本以為日本是個資源貧瘠的地方,沒想到居然能往外販煤。

實際上,日本雖然缺乏礦產,但那是相對於大工業生產的需要來說的,現在的手工業時代,一般的煤鐵諸類礦物還是綽綽有余的。島田家發現的這個煤礦,是後世的大牟田煤礦,屬於質量相當不錯的焦煤,開采簡單,清末民初的時候曾經大量向上海及周邊供應過,雖然儲量不大,但遠不是寧波公司這點需求量能挖空的。

運煤這事情,成本說高也高說低也低。如果以一般商品的標準,噸運費可能要二三十貫才行,相當於煤價的兩倍了;但如果只是用空閑的艙位裝上一點,那幾乎相當於沒成本。定期船經常遇到裝貨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易得的大宗貨物進行填充,煤炭正是個好選擇,所以運起來還是很合適的。唯一的問題,只在於煤灰太臟,容易沾汙了船艙,不過好在日本人力成本低,工作起來也比較認真,花上幾貫錢雇一批日本工人來就能擦個幹幹凈凈,所以煤灰也不算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