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新幣制 上

1263年,6月6日,小暑13日,連雲。

季國風又看了一下石桌上的小匣子,裏面赫然排列著數枚或方或圓的硬幣,大多數是金光閃閃的,足以亮瞎一般人的眼。

不過騙得過別人,卻騙不過材料專業出身的季國風。這種鮮亮的金黃色顯然並不是黃金,而是銅鋅混合鑄造出來的黃銅合金,論起材料成本,其實比純銅還便宜些。它看上去特別值錢,是因為此時世人並未發現銅鋅混合的秘密,就算有人發現了,由於冶煉技術不夠,也造不出東海黃銅這般鮮亮的色澤,所以東海人大膽地選擇拿黃銅來作為他們的鑄幣材料之一。

他略一遲疑,就取出一張手絹,墊著手徑直把裏面唯一一枚白色的銀幣取了出來,拿在手裏仔細地看著。

這枚銀幣外圍壓了一圈防刮削的鋸齒狀紋路,直徑25mm,厚約2mm,和後世的一元硬幣差不多大,甚至設計也類似:一面是“壹元”兩個大字,周邊用一圈小字注明了“東海中央造幣局”和“0008”兩個字樣;另一面是東海標志性的辣椒土豆社徽,不過受限於工藝無法造得太精細,是請趙阿洛新設計的簡化版,只有寥寥幾個線條,但看著還算生動。

季國風似乎對此不太滿意,搖著頭說道:“太糙了點,看著應該是沖壓出來的,又簡單修了一下,也就比中世紀的一般水平好一點……罷了,反正是足銀的,醜點也問題不大,不過怎麽這麽輕?這有十克嗎?”

雖然錢幣的制造是由工業部出人負責的,但他們只是負責工藝實現,具體的設計指標還是要聽從金融系統的意見的,所以季國風對新幣的細節並不太了解。

孔嘉誼點頭道:“嗯,你猜對了,就是十克整。其中銀92.5%,其余主要是銅,據說是因為純銀太軟,顏色也不好看,所以混進……嗨,我跟你賣弄個啥?班門弄斧,班門弄斧了。總之,雖然有些銅混進去,但和當前市場上一般白銀的成色比起來也不差,也能算是‘足銀’了。”

季國風又看了看那枚銀幣,似乎觀感好了些:“既然如此,那麽你們為什麽不把成色再降低一些,比如銀七銅三,那不是能收到更多的鑄幣稅嗎?”

孔嘉誼一聽到那三個字,就搖起了頭:“不,鑄幣稅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如果說純銀銀幣已經廣泛流通,在社會中成為了計價標準,那麽你降低銀幣的成色但仍然讓它與純銀幣等值流通,那才能收到鑄幣稅。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降低了成色,使用者也只會認可你實際上的含銀量,重10g也只會認7g,不會傻乎乎把它當純銀幣來用,所以你是收不到鑄幣稅的。”

季國風立刻領悟了過來:“那麽這麽說的話,等到銀幣流通廣了,就可以降低成色了?”

孔嘉誼笑了一下:“可以,但沒必要。降成色能收鑄幣稅,是因為鑄幣方給它附加了額外信用,也就是新幣和舊幣都可以一視同仁地繳稅、購買商品,那樣劣幣才會有同等的流通價值。但話說回來,我們要是真到了有那種信用的時候,就算指著一張紙說它能和銀幣等值流通也是可行的。所以,就算真的要收鑄幣稅,也不需要用降低成色這種幼稚的手段,完全可以發行與銀幣等值的紙幣,神不知鬼不覺地收嘛!”

季國風也笑了一下:“講究還真多。那麽,為什麽是10g呢?是隨便取了個整,還是又有什麽講究?”

“嗯,確實是有講究的。很顯然的道理,幣值越大,越不容易花用,流通範圍就越小。現在銀貴,如果仿造西班牙銀元七錢多的規格的話,一枚銀幣怕不得值好幾貫,那樣的話很難進入流通領域,只會被富人拿去窖藏起來,那就與我們貨幣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了。

所以我們想盡可能推廣銀幣的話,就得把它做得越小越好,但也不能太小,否則攜帶不便,也更容易損耗。最後權衡之下,我們就把幣值目標放到了一貫上。‘貫’是商業中常用的計量單位,普通平民也能夠接觸到這個量級的貨幣,還可以與我們之前的會計系統無縫接軌,算是個比較合適的目標。現在銀價有所回落,考慮到歷史趨勢,近期內匯率應當穩定在一兩銀換三貫錢多一點的水平上,那麽10g銀的價值就與一貫錢接近,采用這個規格比較合適。正好,這點銀的大小與後世的一元硬幣差不多,還算方便。”

“果然是壹元硬幣啊。”季國風又掂了一下那枚銀幣,但是突然發現了什麽不對:“等等……三貫多,就算銀價2500文一兩好了,一兩37.5g,10g是667文,這不是不到一貫嗎?”

孔嘉誼神秘莫測地笑了一下:“是的,這就牽扯到升水的問題了。”

季國風有些頭疼,他們這些搞錢的人調調還真多:“升水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