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野戰合成營(第2/3頁)

根據上次戰爭的經驗,基礎單位不能太小,不然會影響戰鬥力,真打起來還要跟其它部隊配合,反而不夠靈活;但也不能太大,畢竟基層軍官還是靠鑼鼓旗語甚至吼聲來指揮的,人太多就不好協調了,就比如之前刺殺塔察兒之時,真正出動的也就是兩個騎兵營七百人。所以戰後總參謀部組織各階層軍官反復推演,最後權衡之下,還是選擇了以營為基礎單位。其中又分了兩級,作為二級部隊的守備營保持不變,還是只有400-500人;而作為主力的野戰營要更大,常規狀態600-700人,內編6-8個連。野戰營又分了若幹個種類,大部分是多兵種合成化的,這對後勤和指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反過來說,也更充分地利用了總後勤部的力量並培養指揮人才。

寧惟俞長篇大論一通之後,在大佬們暈乎乎的目光中結束了講話,然後命人發了信號,宣布閱兵式正式開始。

一陣號聲和旗語過後,伴隨著城墻上響起的鼓聲,遠處的四個方陣中最北邊的一個開始動了起來,先是往北走了一段,又向右轉了一個大彎,由北向南走到城墻附近停了下來,列成戰鬥隊形,供股東們檢閱。

這支部隊以步兵為主。數量最多的是四個正統的線列步兵排,身穿傳統白衣銀甲,手持風暴槍,排成了常規的三行橫陣線列隊形;一個炮兵排帶著兩門炮,分成兩個炮組,分列橫陣左右;一個騎兵排在陣後待命,中間還有一個小型的指揮部。上面都是常規的步騎炮協作陣型,比較特殊的是,還有一個步兵排沒有參與列陣,而是松散地散布在了陣前。

稍後,他們又表演起了戰術動作。兩側的龍吟炮佯作開炮,線列步兵踩著鼓點整齊前進,散兵們靈活地在陣前小跑著,不時蹲下做射擊姿勢。稍後,散兵回歸線列隊形中,而線列步兵們上了刺刀發動沖鋒,後面的騎兵也從兩翼“包抄”了過去。當然,他們都是對著空氣表演,很快就又重新整隊,回到城墻前列陣接受檢閱了。

馬原趴在女墻上,仔細看了過去,在腦內盡力試圖將下面的百多人還原成一支數百人的威武之師的樣子。整體來看,比較中規中矩,是他所熟悉的戰鬥陣型,要說有什麽一眼能看出來的不一樣,就是他們的制服全換成了新式的——說是新式制服,其實也改變不大,只是裁剪更幹練了些,而且在袖口、褲縫、領邊等處縫制上了幾道紅色或黃色的窄布條以增添視覺效果。在他耳邊,寧惟俞適時地做出了解說:

“各位請看,下面的是我們的‘標準合成營’,以經驗豐富功勛卓著的步兵第三營為基礎改編而來。

具體來說,它包括四個線列步兵連,裝備經典的風暴槍,由少量士官管理大量義務兵組成,人數最多,是作戰的中堅力量;還一個輕步兵連,這是一個新單位,由比例更高的士官管理義務兵中的優秀射手組成,裝備新式的隕星槍,以散兵隊形作戰,主要職責是對敵方進行騷擾、狙殺敵方軍官、獵殺敵方斥候並執行一定的警戒和偵察任務。

除了步兵,營中還有一個騎兵連,平時負責偵察、通信,戰時可以幫助指揮官應對突發狀況、捕捉戰機和追擊潰兵。有了它,說是讓步兵營長上了眼和四肢也不為過。

步騎俱全,自然也少不了火力。標準合成營內還有一個重裝連,它是工兵、炮兵的集合體,負責攻堅克難、通過復雜地形、修建工事、火力支援等等。有了這兩個兵種的支援,本營才能更好地完成戰鬥任務。

上面是戰鬥力量,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營部,包括營長、副營長、教務長、司務長、實習軍官兼參謀若幹,又有一個班的近衛兵負責營部警衛兼憲兵,此外還有炊事班、軍樂隊、衛生兵、車馬隊、維修班等等。這看上去很累贅,但它是一個營的大腦,不可或缺。

這個標準合成營,配置非常經典,以步兵為主,輔以少量騎兵和炮兵組成,能夠能夠獨立執行包括野戰、小型攻堅、建立工事防禦在內的多種任務,是任何統帥和文官都喜歡的靈活的單位。它滿編狀態七個連加一個營部共650人,平時不一定有這麽多,而戰時再度擴充的話,甚至可達千人規模,彈性極佳,性價比達到了最大化。這將是我們擴大兵力規模、形成數量優勢的最佳組織形式,調動起來也很省心,只要圈起來往戰場上一拉就行了。換言之,也就是最能發揮人海優勢的編制方式。”

聽到“人海優勢”,海軍來湊熱鬧的鄭林撲哧笑了出來,朝寧惟俞說道:“寧兄,你沒中暑吧?就我們這點人,去跟王朝級的勢力玩人海戰術?”

說完,他剛要大笑兩聲調動情緒,卻尷尬地發現除了他自己,別人都沒有笑的意思,反而是寧惟俞同情地微笑了兩聲,說道:“呵呵……所謂人海戰術,不是看這個勢力有多少人,而是看動員並支持大量兵力的能力,這是需要農業、工業、運輸業、組織力能足夠發達才能做好的。不然就只是拉壯丁做炮灰罷了,毫無訓練,缺盔少甲,真拉上去不還是被殺豬一樣殺下去?而我們人雖少,但戰爭潛力卻不小,就算純拼人頭,也能比傳統封建勢力做得更好。這才是真正的人海戰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