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南洋戰略(第2/2頁)

李濤和朱龍草聽了,也做出一副心有戚戚焉的表情。

李濤笑著說道:“那麽,從大陸移民過來,然後捉本地土人為奴隸進行生產,那不是一舉兩得嗎?”

朱龍草卻搖頭道:“怎麽能這麽沒良心呢,忘了美國的黑奴了嗎?……要不是美國人買了那麽多黑人過去,哪有後來那麽多破事?”

韓松給他倒了一杯茶,又給狄柳蔭添了一杯:“有道理,有道理,你這麽一說,我還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我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小目標要考慮,大戰略也不能忘。嗯……當然,現在還是賺錢為上,有了錢才好說別的。只是我們在南洋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大可以先挑選一下,優先做那些最能兼顧兩者的事,怎麽樣?”

眾人皆拍手稱快,然後嘰嘰喳喳玩起了頭腦風暴,在紙上評估起了各項行動的成本、可行性、收益、局外影響等指標。半天過後,韓松拿著筆,開始總結了起來:“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做的事可以分為商業行動、軍事行動、殖民……這詞太有侵略意味,換個吧……建設行動三類,或者是三類的復合。

其中,商業行動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開著船到處低買高賣,賺取利潤。這類行動成本最低,不需要建設基地、屯兵、移民,只需要帶船來就行了,而且收益也不錯,對外也沒什麽負面影響,正適合現在根基不厚的我們。

殖……建設行動則相反,投入大,需要費力招募移民,還得用大量的噸位伺候著把他們運過來,之後還得支持他們在當地搞建設,還得保護他們的安全……而收益要等到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體現出來,見效太慢。所以這雖然是利在千秋的事,但現在不太適合我們幹,除非是有契機可以低成本獲取移民,或者有重大利益需要建設行動來支持,才會考慮去做。”

聽到這裏,李濤舉手打斷道:“我記得後世有個詞叫‘賣豬仔’來著,招募移民非但不用花錢,被賣的‘豬仔’還要倒貼船票,這是怎麽操作的?我們不能學嗎?”

聽到這個,朱龍草起了興趣:“這我知道。‘賣豬仔’這詞比較難聽,其實就是大陸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去南洋找個生路,但是買不起船票,就跟船主借債買票,等到了南洋賺了錢再還債。但是船主自然不會慢慢等他還錢,而是跟他簽訂了賣身契,等到了南洋之後,再把他直接轉賣給需要工人的南洋富豪,他再慢慢打工還錢給富豪贖身。這個過程剝削自然比較嚴重,十元的船票,最終工人說不定得還百元以上才能獲得自由。但是從客觀上來看,他自己有了活路、富豪有了工人、船主也賺到了運費,實際上是三方得益的事情。唉,我們這也就是說風涼話,個中辛苦誰人知呢?”

李濤歪頭問道:“那……我們能學嗎?”

狄柳蔭皺了皺眉頭:“此一時彼一時,恐怕是不行的吧。晚清的時候這個模式能行,是多種因素匯聚在一起促成的。首先,那時候人地矛盾已經過於尖銳,大陸上有大量衣食無著的窮人,有足夠的移民來源;其次,當時‘南洋富裕’的信息已經深入人心,所以他們有意願去移民;再次,南洋也有足夠的產業可以承接他們,使得這個循環能完成閉環。這三個條件,現在一個都沒有,我們怎麽去學?”

幾人沉思了一會兒,韓松開口道:“也不是不行……現在南宋雖然沒有晚清那麽窮,但是無地窮人還是有不少的;南洋雖然沒有發達的產業,但至少有耕地啊,就算什麽也不做,光種幾畝水稻采一些野果也餓不死,像雉棍那樣,窮人不是搶著來嗎?唯一的問題,就只在於信息的不暢了,貧民無法得知南洋的情況,所以根本不會有移民的意願,但凡有一口飯吃,哪裏肯冒風險飄洋過海去海外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