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裏

1264年,1月19日,古裏。

東海遠洋艦隊在高郎步渡過了節日氣氛濃郁到溢出來的三新之交,好好休整遊玩了幾天。但他們好歹還記得這次的主要任務和東方還在等待他們返航的親人,於是迅速在高郎步處理了一批貨物,購買了一些以各類閃亮寶石為主的當地特產,然後便繼續西行了。

這次他們為了節省時間,棄沿途的小港而不入,直接繞過印度次大陸最南端的科摩林角(現在還不叫這個名字),花了四天時間,到達了聞名遐邇的古港“古裏”。

古裏港,位於印度西南沿海,也就是後世的科澤科德港,是中世紀西印度最發達的海貿中心,每年都有無數東西方商船在此匯聚,天量的財富在此瀦留和流動。

唐人把這一帶稱作“古裏國”,又作“南毗國”或“故臨國”。此國是歷史上與中國羈絆最深的印度邦國之一,從隋朝開始,官方民間史書就不斷記錄著這個異域國度,貿易路線往來不絕,交流極為密切。

後來鄭和下西洋,曾七次經過古裏,在此完成了巨額的交易,並將古裏國的使者帶回了中原,還讓這個國家獲得了明朝皇帝的冊封。最後,他自己就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在此地去世。

而鄭和的去世,也意味著中國人在西洋上最後的輝煌終結了。當時,明朝已經施行了海禁,民船不得下海,鄭和艦隊的強盛並不能掩蓋民間海商的落寞。自此之後,中國航海事業便漸漸衰退下去,唐商也逐漸在古裏銷聲匿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鄭和去世大約一個甲子之後,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了印度,首先登陸的港口就是這個古裏,也就是經常見諸記錄的“卡利卡特”。而那時,卡利卡特尚流傳著東方龐大艦隊的傳說,但也只剩傳說了。這座古老而繁華的港口城市,無疑見證了東方的沉淪、西方的崛起。

而現在,有一支新的、來自於東方的艦隊到達了這裏。

……

“嚯……真是壯觀,這幾乎能與泉州相比了吧?真是想不到,古裏居然是這麽個好地方,難怪達……”

展現在韓松面前的,是一幅瑰麗壯觀的巨港景象:長長的大河之中,數不清的商船在裏面停泊著;大河北岸,是連綿無邊的城市景象,雖然沒有方方正正的城墻,但也別有異域風味;街市上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的寺廟之中傳來鐘鳴與吟唱之聲,即使在港口上,也能隱約聞到香料的味道。這樣一個巨大的城市,人口怕不是得以萬計,即使是幾年前的膠州也趕不上,只有泉州這樣的貿易聖地才能與之相比!

河港之中停泊的商船一眼望不到頭,根本清點不過來。由於印度西海岸已經是阿拉伯人的勢力範圍,因此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阿拉伯式的瘦長型三角帆船,但中式船也很常見,一般十幾艘為一組停靠在一起。當然,即使是中式船也不一定就是中國人的。還有一些之前見過的南洋式船只,此外還有少量的第一次見過卻又有些眼熟的槳帆船,艏艉呈流暢的弧線高聳起來,有著艏斜桅和方形的軟帆——這是歐洲帆船!

這樣的景象,讓韓松等人再度興奮了起來:大就意味著富,富就意味著有大錢可賺,他們在此大有可為啊!

韓松立刻把汪然叫了過來:“林釗,這古裏國現在是由誰治理?本地可有什麽特別的風俗和規矩?若是要下去交易,該如何入手?”

汪然看著古裏港的景象,也產生了一些懷念的感覺:“回提督,現在治理古裏的是南毗王,南毗王是信婆羅門教的,對外人還算不錯,尤其是我們唐人和大食人這樣白膚的,比當地國人還要更高一等。若是交易的話,直接下船尋牙人牽線便是,毋須顧慮太多。對了,我在此地也有幾家相熟的坐商,既有土人也有唐人,若是有需要,提督可喊我去幫忙。”

韓松聽了會心一笑,婆羅門教四等人制度在後世可是耳熟能詳。現在的中國人並不被認為是“黃種人”或者“蒙古種人”,這是後世歐洲人發達了之後才給起的略帶貶義的說法,當然,“白人”或者“黑人”的說法也沒有,當下的人更傾向於按文明程度給人群排等級,而唐人無疑是最高等的幾種之一。在印度,唐人和阿拉伯人一般被等同於刹帝利來對待,地位比一般的平民還要高。

汪然又繼續說道:“風俗規矩……倒也沒甚特別的,只是得注意不能瀆神,不然會犯眾怒的。對了,當地人敬牛為神,不但不吃,連耕作都不用,任由牛在街市上到處走,所以提督須得約束部眾,莫要沖撞了那些畜牲。哦,還有,城中還居住了不少回回,他們禁食豬狗,我們自己吃倒是沒事,但若是交易宴請,也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