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第2/3頁)

他又看了看岸上的東海軍,在大炮試著開了一炮後,顧名山果斷出來投降了。

“焉知朝廷不會有收回自治的那一天呢?如果這一觀念深入人心,我等泰湖郡眾人互相襄助、保護自家和他家產業,那麽即使新來的官府想侵奪民間,也就不太容易了吧?”

……

在過去的幾天裏,東海海軍又完成了一次令人眼花繚亂的絢麗操作。

5月8日,跋涉千(海)裏來到半島北岸的遠洋艦隊與輕松行軍的遠征隊在龍牙犀角會師,隨後不費吹灰之力,攻陷了位於海邊不遠處的龍牙犀角城。

龍牙犀角就是後世的北大年,周邊沃野百裏、物產豐富,也是半島北岸一個相當富庶的邦國和著名的口岸,海軍在這裏捉住了統治該城的“羅鄭魯魯王”,並取得了一大筆賠款。

本來,東海海軍進攻這座城市,只是出於懲戒的目的,好以武力震懾周邊勢力,讓他們不要起與西洋郡作對的心思,並沒有長久占領的意圖。但是在與章愷匯合後,經他的勸說,艦隊改變了計劃,將此地的舊統治者一網打盡——他們仍然沒有長久占領的意圖,但是把當地豪商(大部分是唐商,但也有少量西洋商人)組織了起來,讓他們組成商會對此地施行自治,並且強迫他們加入了“東海關稅同盟”。

此後,艦隊又調頭北上,來到了沖古剌附近的海域,在當地內應的指引下,毀滅了收稅收得正爽的陳、顧兩個大海盜的船隊,並且摧毀了他們在湖口設立的基地和稅卡,隨後在本地豪商的夾道歡迎下進入了沖古剌城。

再之後,又如法炮制,將沖古剌的女王一家“請”了出來。他們倒還算配合,因為配合的話,他們至少能去大宋申請“內附”,在大宋富貴傳家,但如果敢反抗的話,就要和羅鄭魯魯一家一樣作為“藐視天朝”的代表去天牢裏喝茶了。

之後,東海人在沖古剌地區的操作要比之前精細一些。首先,他們給此地改了個名字叫作“泰湖郡”,轄區包括周邊幾個大湖和附近的平原地帶,沖古剌城自然也就變成了“泰湖城”。他們並沒有在此地施行統治的能力,暫時也沒有這個打算,依然把城中豪商組織了起來組建商會,就連陳顧二家也沒趕盡殺絕,都一起拉了進來——今天就是來拉他們的,只是顧名山不識好歹,居然在燕窩山的私家屯堡負隅頑抗,事後狠狠敲了他一筆軍費。

只是,泰湖郡同樣需要加入東海關稅同盟。

加入東海關稅同盟的意思,並不是說東海人要在這裏收稅。恰恰相反,遠洋艦隊忍住了賺一大筆快錢的誘惑,在此地宣布同盟在龍牙半島的政策是“西征東免”,也就是說,只在西岸征收關稅,而在東岸,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全部免稅。如果有人膽敢自行收稅或者劫掠,所有關稅同盟的成員都應該群起而攻之!

這樣的政策,果然引發了本地坐商和即將離港的海商們的歡迎。不收稅?那當然歡迎啦!至於西岸收稅……反正我們只在東岸買賣,西岸的事與我何幹?

而東海人也並沒有虧損什麽,畢竟他們現在就連在西岸也沒收稅呢……但不管怎麽說,在東收或是在西收實際上都是一樣的,能收到的稅只取決於過往商旅的承受力,而不是稅卡的數量,即使東岸商人名義上不交稅,稅額也會以各種方式傳導到他們手裏。但從成本上來說,西岸收稅無疑要省多了,只需要控制西洋城和龍牙門兩個口岸即可,而東岸發達的口岸要比西岸多得多,實在是顧不過來。

當然,這也有一個小缺點,即只能對東西之間的貨物交流收稅,對本地生產的貨物,比如重要的香料或黃蠟,卻收不到稅。現在來看,後者相比前者規模很小,問題不大,並且,這些特產不止龍牙半島能產,南洋其它地方也產,如果對之收稅擡高了成本把商人逼去了別的地方,長遠來看肯定不是好事。除非有能力控制整個南洋,那才可以考慮對本地特產收稅,但要是有那閑工夫的話,為什麽不幹脆回去控制泉州外海,那樣直接卡市場的脖子,收稅成本不是低多了?

至於讓本地自治,這雖然不如直接控制來得踏實,但東海人也沒有直接控制的力量,之前不是還根本不打算動這裏的嗎?所以實際上並沒有損失。再說了,就算直接控制,能幹點什麽呢,從本地收稅還是征兵?如果有那樣的力量的話,還不如把他們派去印度更富裕的地方賺錢呢。讓唐商們自治,反正是肉爛在鍋裏,還能吸引更多的人對本地進行開發,如果產出多了、貿易更發達了,也會間接對西洋郡的收入產生助益。

這麽大一個龍牙半島,只靠東海人自己開發,得花費多大力氣和時間才能開發出來?群策群力才是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