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不忘初心

1265年,11月21日,日本,石見國,江津。

“別看了!”韓松拍了一下林宇的肩,後者正在眺望著東方的海面,雖然那邊一片風平浪靜什麽都沒有,“都入冬了,這季節哪來那麽多台風?再看也看不出什麽來,快到了,讓你的人準備起來吧。”

林宇打了個激靈,隨即說道:“自從上了你這船,我就一直感覺不踏實,生怕一陣風吹來,我的兩個營就得喂魚去。畢竟,這裏可是日本啊。”

韓松哈哈一笑,說道:“蒙古那是倒黴,冬天都能遇到台風。不過哪來那麽多意外呢?哦,對了,我跟你說,我們這烈焰級可是見識過真正的風暴的……”

說話間,他們所率領的船隊已經接近江津港的岸邊了。

這支船隊包括12艘各類艦船,搭載了由第一山地步兵營、第17普通步兵營和兩個連海軍陸戰隊組成的日本幹涉軍第二團——兩個月前,全體大會決定對日開戰後,總參謀部把之前做好的一份預案稍稍修改了一下,拿出了一套“日本幹涉軍”的組成方案。

根據這套方案,東海軍將出動四個主力合成營,輔以四個普通步兵營、兩個海軍陸戰隊營,編成兩個旅四個團。每團都配上一艘烈焰級、三艘星火級和六艘順風級用於運兵兼制海作戰——這個運載噸位以客船的標準來說稍嫌擠了些,但短途機動夠用了,太多反而亂——每旅又配上額外的三艘星火級和六艘順風級用作後勤補給和備用。總計動用兵員六千人,其中陸軍四千、海軍兩千,海陸配合,將能夠在日本漫長的海岸線和薄弱的陸地縱深條件下發揮出極為靈活的作戰優勢。神出鬼沒、直搗黃龍這些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而發明的。考慮到日本糟糕的陸路運輸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起鐮倉幕府,他們才是更像是在主場作戰!

呃,好吧,這些兵力可以說打場通商戰爭都夠用了,但是開戰都兩個月了,整個日本幹涉軍還是磨磨蹭蹭的,一點“直搗黃龍”的意思都沒有,唱主角的反而是陳遠琪和高川他們搞出來的那些玩笑式的“倒幕軍”。

直到倒幕軍打贏了大保原合戰,日本幹涉軍才動了起來,先是出動了以第二標準合成營為主力的第一旅第一團接收了博多,又占領了至關重要的下關,奪取了九州島與本州島之間的關門海峽,打開了倒幕軍前往山陽道(本州島西南側的行政大區稱作山陽道,西北側稱山陰道,兩道合稱“中國地區”)的通路。

此後,尚在瀛山島的第二旅開始向下關遷移,準備以此為前進基地向本州島出發,但真正出發前尚需要繼續“休整”,而林宇和韓松則帶領第一旅第二團直接來到了石見國。

來幹什麽的還用說嗎?自然是為了這裏的石見銀山啊!

全體大會發動這場“日本幹涉戰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被日本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從自己口袋裏掏錢,反倒要讓日本人為戰爭買單。那麽這就要求收入大於支出,也就是從日本獲得的現金流為正,這可就有些麻煩了。日本現在實在是太窮,就算搶或者要求戰爭賠款都拿不出什麽東西抵債來(雖說,如果真的有得選的話,天皇或將軍肯定是非常樂意花個幾百萬買個實權的,然而他們並不能拿出來),那麽就只能自己挖了啊!

這個江津港,並不是離石見銀山最大的港口,但卻是石見國目前最大的銀礦輸出地,同時也是最繁華的一個港口。因為這裏是整個山陰地區最大的河流“江之川”的出口,而在多山少地的山陰,江之川是難得的天然通路,支流眾多,主幹一直連接到內陸深處,大量商品通過這條河進行流動,這個江津作為它的出海口,自然就成了“小上海”一般的存在。同時,江之川入海前拐了一道彎,幾乎恰好把石見銀山圈了起來,可以說是銀山的天然防衛圈,那麽顯然,東海國想穩固控制住銀山的話,江之川和江津自然是必得之地了。

不過此時江之川已經封凍,第二團來這裏,更多的只是打個前站,並且進行一點“外交”工作。

艦隊的到來讓江津港的居民有些驚奇,畢竟冬季封凍期海船是很少來這裏的,因為鯨海上風浪大,而這裏的海岸港口條件很不好,停泊不進河港裏的話很危險。但也並未太過驚慌,因為經過幾年的交流,他們對東海國的旗幟和船舶已經很熟悉了,知道他們都是“好人”,並不需要害怕。

實際上,東海軍也確實沒打算對他們怎麽樣。因為按成分劃分的話,江津居民大多是自由市民或商人,屬於可以拉攏的對象,算是“好日本人”,跟腐朽的幕府貴族完全不同,應當“親善”才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