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黑箱

1266年,7月13日,日照,沂水縣。

“……人民自然是勤勞而聰慧的,只要沒有了官僚的瞎指揮、領主的剝削和盜匪的侵擾——這三個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他們便能輕松從土地上獲得基礎的溫飽。在這之後,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更高的需求,或許是想多吃點肉,或許是想換件新衣服,或許是偶爾進城後被裏面奇異的新商品所吸引。

總之,被這種需求所推動,有兩種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其一,大部分人會開墾出更多的土地,種上更多菜或養幾頭豬,用這些富裕的產品與外界交換所需的消費品;其二,還有一部分人會進城做工,這使得城市可以生產出更多的消費品滿足鄉間的需要。如此一來,雙方的物資交換便起到了提升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結果。

綜合來看,農民和城市居民所能享用到的物資都增長了,而隨著他們各自精進自己的生產技藝,這種增長還將持續。顯然,為了使社會富裕,我們應當促進這種流通,而非像某些腐儒設想的那樣,要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那樣只會使得產出降低……”

與別的城池類似,沂水縣城東門外的空地上有著一塊商販匯聚的小型集市,行人和車輛排隊經過狹窄的城門,還要給保安員交一份進門錢。城門兩側,貼著一些縣衙的告示、商人的廣告和標了拼音的“多喝熱水”“打擊車匪路霸”等標語。

汪洪穿著一件半新不舊長短夾雜看不出身份的衣服,坐在一個小茶攤旁邊,讀著一份剛買來的《論壇報》。這是一份新出不久的報紙,起源是黃島鎮的“港口論壇”,那裏由於四方來客混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處好事者聚集討論時事的地方,開壇之時唇槍舌劍好不熱鬧。又有人瞅中了這個商機,把精彩的論述記錄下來印刷成報紙發售,由於內容“高端”,吸引了不少有閑的財主或者自詡一腔抱負無處發揮的年輕秀才購買。

他現在讀的,就是一篇署名“白日”的鼓吹經濟發展的文章,看這文風,八成又是哪個股東的投稿。大會裏面有些人就喜歡寫這麽些東西,雖說大部分在後世都是常識一般的理論,但在現在還真能引發不少爭議或者共鳴。而且,即使在股東之間,這些理論也是有爭議的,還有人認為這種宣傳是對牛彈琴。但不管怎麽說,對的理論不怕質疑,而想把理論踐行下去,也需要一群擁簇的支持,這必然需要充分的宣傳。

“原來如此,確實有理……”汪洪讀了一段,深深為之折服,感嘆了一下,把報紙放了下來,又從旁邊的桌子上擡起茶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

他正要拿起報紙繼續拜讀,擡手就瞅到了城門處一輛二輪馬車駛了進來,於是緊接著就轉頭看向了身後的手下丁九,問道:“小九,來車了,記下了沒?”

丁九連忙舉起手中的筆記本給他看,上面用鉛筆歪歪扭扭地記錄著十幾個條目:“記了,喏,不差的!”

於是汪洪就轉回去繼續取過報紙:“好,記了就行。”

不過丁九倒是忍不住了,看了看自己的記錄,問道:“隊長,咱們記這個真有用麽?”

汪洪順手卷起報紙,輕輕拍了拍他的頭:“數據可是統計工作的基礎,你既然沒法一個個數人頭,就只能數馬車了。小九,我可跟你說了,統計組可不是好進的,別想著偷懶松懈。要不是我今天在這等人,是不是你就隨便編幾個數糊弄了?”

丁九連忙說道:“不敢,我哪會呢?就算您不在,我也一定會好好記好的!”

汪洪又喝了口茶,說道:“這就好,你心裏有點數。呐,又一輛,快記吧。”

東海國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相比過去有了大不同,也產生了一定的割裂。在像中央市那樣的地方,出現了整齊的街道、平坦的道路、豐裕的公社和先進的城市生活,跨越了數個時代。但在更多的地方,傳統依然根深蒂固,居民自顧自地生活著——對於東海商社和管委會來說,這些地方就像黑箱一樣,只知道能從中取得一些稅賦、賣出一些商品並用錢買到一些資源和人力,對於箱子裏面的具體情況則一無所知。

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層黑箱正在漸漸消融。這一方面是因為道路網和商業網絡的擴張,將外界的新商品、新技術、新消息和新知識帶到了黑箱之內,也將裏面的人帶了出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管委會和各地分管會規模的增長,使得他們有更強大的能力,可以穿透這層黑箱,一窺其中的究竟。

像沂水縣,就是其中的典型。它位於沂蒙山東部、沂水上遊,歸屬日照郡管轄,地理位置和物產不差,但也沒有什麽突出的,所以管委會對這裏沒有投入什麽精力。即便如此,借助近年良好的外部局勢,尤其是沂水下遊臨沂城的大發展——臨沂作為連接四方的通衢之地,在管委會治下又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因此如同吹氣球一般迅速膨脹起來。沂水既有水路可通臨沂,又有新修的陸路可通莒縣,因此也自發地繁榮了起來,與外界的交流日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