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無線電

是的,東海商社現在有無線電了!

相比歷史同期的技術進度,東海人在通信行業上的發展是相當迅速的。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電信並非在技術上特別難,而是那時沒有這個理論基礎或者說思路,所以才出現得晚。而東海商社這幫人則正相反,讓他們去搞一些需要手藝和積累的早期的工業裝備技術,那基本全是一摸黑,反而對於電力和通信理論,不少人都有相當深厚的根基,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歷史上,無線電的發明人頗有爭議,但本質上,它的發明應當歸功於麥克斯韋。是得益於這位祖師爺奠定了電磁學的理論基礎並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後人才能將電磁波轉化為實際應用。而在電磁波的存在被赫茲驗證後,意大利的馬可尼、俄國的波波夫還有美國的特斯拉等人,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用簡陋的手工工具迅速做出了可用的無線電系統。這說明無線電的實現在技術上並不難。

一般來說,有技術不等於就可以迅速普及。就比如有線電報,早早就有了雛形了,但是無法大規模鋪設出去——就算電線無銅,這年頭鐵線也值錢得很,照樣有一堆人去偷。所以只能小範圍鋪設,直到有了交通警察系統和鐵路,才能順勢覆蓋出去。

相比之下,不需要線路的無線電,在這個時代要實用得多。有了無線電系統,散布各地的堡壘和據點就能連成一線,艦船和部隊也能隨時保持聯系,戰略價值是再怎麽強調也不為過的。但相應的,無線電的技術含量也要高得多,雖然原理不過是發射電磁波,電路圖上只有寥寥幾道,但也不是能輕易實現的。

但是他們畢竟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參考,不用走歷史上的歪路。早幾年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到了近期,等到電力組搗鼓出了相對成熟的電容、電感、電阻等基本元器件之後,電信組便可以制造簡單的電路發射電磁波了。

這種無線電就是19世紀末馬可尼發明的那種,原理是利用高壓火花放電時產生的電磁振蕩來傳遞信號。

這種電火花電報有很大缺陷,它發射的電磁波是“全頻率”的,發射時會對周圍的電磁環境造成巨大的幹擾,使得一段時間內只有一台設備能用。同時,由於能量散布在廣闊的頻段區間內,不能集中到某一特定的頻率上,因此有效功率很低,需要強大的發射功率才能彌補,花費巨大代價才能延長通信距離。

但好處是實現起來簡單。當初馬可尼自己在家裏就搗鼓出了這套系統,之後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到足以跨越大西洋通信的地步,難度並不高。當然,他研究過程中克服一系列難題並發明相應的工具的偉大貢獻是不可否定的,這不,現在這些成果就直接被東海人拿過來了。而如果想升級到更高級的無線電系統,比如超高頻交流電或者電子管,那就太難了,需要高度真空的玻璃罩和鎢絲——有這個技術都能出燈泡了。

而且相比早期原始無線電,東海電信組對自己的系統做了三項重大改進。

其一,是增加了電感-電容(LC)電路對電磁波進行諧調,使得寬頻譜的無線電能集中到狹窄的頻段上,減少了幹擾,增加了傳輸效率。

其二,是采用了改進型的天線。早期無線電是用大面積的金屬箔作為信號的發射源,效率低難布置,而東海版用了成熟的線狀天線,易布置且發射效率要高上了許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應用了短波信號。

早期人們對電磁波在地球上的傳輸特性並不清楚,只模糊地認識到波長越長越容易衍射,傳播距離也就越長,因此為了取得更長的通信距離,就拼命建設巨大的通信天線以增加波長。這一來耗費巨大,效果卻不明顯。但後來偶然發現,過去被認為通信距離有限的短波信號偶爾卻能傳播到極遠處,經過進一步研究才發現短波信號可以借助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在天地之間不斷反射,因此可達極遠的通信距離,甚至可達地球的另一端。

短波信號不但能達到極遠的通信距離,對設備的要求也低了許多,不再需要建設巨大的天線和供能設備,可以做得小巧便攜,甚至單人就能攜帶。因此,短波通信迅速取代中長波,成為人類無線電的主要應用頻段。後世,大部分軍用和民用無線電都是走的短波,中波一般用於城市廣播和海上通信,長波應用場景很少,只用於與潛艇通信等特殊的任務。

有了這三項改進,東海無線電的性能相比歷史上的原始版本可謂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甚至可以說,在當下這個極端純凈的無線電環境中,只要功率夠大,把信號送到地球另一端也不是不可能。理論上,借助電離層的反射,僅僅只需要5W(沒錯,是五瓦而不是五千瓦)的發射功率,就足以與地球的另一端進行短波通信。東海版的發射機雖然粗糙,效率不夠高,但把規模堆上去了,達到這個標準還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