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坤甸

1266年,11月29日,婆羅洲,坤甸。

一艘星火級掛足了帆,正在向東航行。但這片熱帶海域中風力微弱,船即使滿帆也只能慢慢地飄,過了老半天,才泊入了坤甸岸邊的臨時營地中。

坤甸就是後世印尼的坤甸,位於婆羅洲(加裏曼丹島)的西部海岸上。坤甸這個名字並非土語音譯,而是漢語,指的是廣西出產的一種優質樹木,華人下南洋來到此地,發現這裏也盛產同樣的坤甸木,因此給起了這個名字。當年,哦不對,是後世清朝時期(1777),著名的羅芳伯就帶領一幫華人在坤甸成立了著名的蘭芳公司,“國之大事,皆咨決眾議而行”。

這個時代,當然沒有蘭芳公司,坤甸本地也幾乎沒有什麽居民,只間或有一兩個村落,偶爾有唐商或大食商人來這邊落腳。此地之所以被東海人看中,是因為海洋部想在赤道位置設立一處天文台,這條線上的選項並不多,最後就選中了這個坤甸。此地雖然距離龍牙門遠了點,但走水路還算方便,水土條件要比蘇木島(蘇門答臘)那邊好一些,還有熱帶硬木等特產,又有江河交通內陸,沿江處有一些沙土地,有利於防蚊。當然,也只是相對而言,對於北方人來說肯定是談不上宜居的,只是勉強能生活罷了。

龍牙都護府本來也有意對婆羅洲展開探索,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各自出人組成一支探險隊,這次就隨著遠洋艦隊一起南下了。探險隊配了兩艘星火級,到了龍牙門之後,載上一些本地向導,沒休整幾日,就來到坤甸了。

他們的營地搭在一處河邊高地上,只是隨意用鐵絲網圍了兩圈,沒怎麽建設,因為仍需尋找建立天文台最佳的地點,現在在這裏只是臨時落腳。

探險隊紮營之後又兵分兩路,一路留在營地附近探索,另一路乘船在周圍轉悠,看看附近有什麽人在。今天這艘星火級,就是海外探索完畢歸來的隊伍。

“南洋的天氣,還是這麽見鬼,難怪赤道在這呢!”

武新知等人從星火級上下來,熱得不行,滿嘴抱怨。但他們還是不敢怠慢,老老實實用紗罩遮住皮膚,才敢下到岸上,進入了營地,直到進了裏面一個大帳篷中,才脫了下來。

裏面幾個穿著白大褂的男子正在擺弄一台巨大的望遠鏡,其中一人見武新知他們回來,打招呼道:“喲,武中尉回來啦,可是辛苦了啊。”

他是嶗山學宮天文系的一名教師,名叫別一峰,原先也是那裏的學生,因為悟性好,學成後被王聞之留下繼續深造兼任教了。這次就是他帶著幾個有志於此的學生來這裏主持天文台工作。

天文系與海事學院有著密切的交流,武新知讀書的時候就曾經受教於別一峰,現在見了他,立刻恭恭敬敬地行禮道:“見過別老師。”然後又指著望遠鏡問道:“怎麽這就裝起來了,不等天文台修好再說麽?”

別一峰擺擺手,說道:“這顛簸了四五千公裏過來,得先看看壞沒壞。還好,沒壞。再說了,我覺得這地方其實就不錯了,先紮下來,準確的赤道點慢慢找吧。對了,你們在南邊發現什麽了沒?”

武新知拿出一個本子和一張地圖,遞給他,說道:“我們在南邊找到兩個城鎮,一個離我們約75公裏,叫‘萬年嶼’,另一個更遠,叫‘蘇門榜’。再往南走了一段,沒發現大規模的人煙,我們就回來了。路線和坐標都記錄在上面了,過了坤甸,果然太陽就在北邊了啊,世界真是神奇。”

別一峰翻看了一下這份記錄,看著上面歪歪扭扭的路線和負數的緯度值,開心地笑了出來:“好,好啊,終於看到南緯了。南邊還有一個爪哇島,那麽再南邊又是什麽?若是行駛到南緯三十度以南,會不會又有一片如中原般宜居的土地呢?真想去看看啊。”

武新知憧憬而堅定地說道:“會的,不單是那裏,整個地球都必將展現在我們眼前。”

“好啊,”別一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們這幾天也有點發現。附近有兩個村落,裏面的土人不是蠻子,是知道以物換物的,趙星他們換了不少東西回來,其中有些挺有意思,你來看看吧。”

武新知跟他走到一個架子前,觀看起這些土特產來。其中,有兩個用鮮艷羽毛紮成的頭冠,旁邊還有兩枚碩大的蛋,不知道是什麽鳥類出產的。又有幾件粗糙的木制品:一個人偶,四肢近乎球形;一個兩頭粗的啞鈴狀物體,搖一搖可以發出聲響;還有幾塊不規則的木片,都是用本地硬木雕刻的,很是粗糙,沒什麽價值。其余部位放置的也是些雜物,比如一柄石斧,刃處頗為銳利,還有一些木薯之類的果實,已經被吃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