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沙漠風暴 三 小試牛刀

1267年,6月5日,華羅城。

“我堂兄問的是,”明息之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把身邊一個胡人的話翻譯給了高川聽,“‘你們確定這些印度人能打仗?’”

在他們身邊,兩支部隊正在聚集。一支是明家自己的私軍和打手,大約有二百人,其中大約有一半騎著馬,剩下的也各持著刀槍劍戟,大部分都是雅利安人樣貌,身強體健。另一支則是西洋公司下屬的第一合成營,五百余人,都穿著統一的白底深藍色制服(為了與正規軍區分,西洋公司的兵的馬甲是深藍色的,用印度出產的靛藍染成),隊列倒是排得挺整齊,但手中只有“短矛”,士兵還大多數都是印度人,這就不免讓明家人看低了一眼。

常在印度打拼的人都知道,印度土人懦弱又瘦小,不是合格的戰士,只能撐個場面,真打起來還是要靠高貴的白皮刹帝利才行。就拿華羅明家來說,他家多年來一直內部聯姻,又刻苦修煉武藝,這才常年有著充足的武力可用,得以在華羅城站穩腳跟。而在他們看來,高川手下的這些人,唯一的優點就是人多了——五百人雖然放在正規戰場上不算什麽,但在印度地區以小規模部族械鬥為主的戰爭模式中也不算少了——而戰鬥力就很可疑了。

印度的耕地、人口和文明主要聚集在兩條河附近,也就是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其中,印度河流域歷史悠久,糧食和棉花生產量巨大,不過這條河的通航條件卻不是很好,流量較小、多淺灘暗流,並且中上遊存在一些難以通行的險峻激流段。因此,海船是不便於直接進入印度河的,一般都是在河口附近把貨卸掉,再由熟悉水文的本地商家換小船分銷往上遊各地。

而印度河口的港口條件同樣很差,因為泥沙量大,形成了大大小小密布的淤積沙洲,無法直接在河口建城,只能在附近另尋他處。河口以西過於幹旱,少有人煙,因此東側的華羅城地區就成了通往印度河流域的主要轉運港了。可想而知,這麽一座地位關鍵的港城,能夠牽扯到多大的利益。

為了爭奪這個巨大的蛋糕,華羅城聚集了錯綜復雜的各方勢力。經過多年鬥爭,他們雖然形成了一定的平衡,但也絕不意味著和平,各大家族之間依然存在著兇險的明爭暗鬥。而隨著時間進入六月,印度西岸開始出現一段平靜的西南季風期,適合沿岸航行,因此區域貿易就又開始興盛起來,往來華羅城的船只再度增多,這又一次將發生沖突的概率曲線推上了高峰。

到了今年,一股新勢力的加入,更是為這個局面增添了變數。

明家在華羅城經營了數百年,可謂根基深厚。他們和西洋公司沒有什麽過往交道,當然也沒什麽利益沖突,現在通過明息之這個“親戚”作為紐帶聯系在一起之後,就有了一定的合作空間了。西洋公司需要一個本地代理人為他們疏通渠道,而明家也可以借助這些外來者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可謂一拍即合。

明家在當地有個對頭,同樣來自波斯的索索達家族,後者不但背棄了拜火教,還跟明家在業務上有著嚴重重疊,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溝通後,明家便通過明息之邀請高川共同出兵,給索索達家一點教訓,讓他們在接下來的貿易季中收斂一點,同時也檢驗一下這些傳說中的東海人的戰鬥力。而高川這邊經過半個月的高強度練習也小有所成,正打算著搞個以戰代練,對此也是欣然應邀,於是便有了今天這次的協作行動。

不過,雙方這麽一照面,對彼此都有些失望啊!

明家那邊對合成營的觀點自不必說,而高川同樣覺得明家這些人亂哄哄的,典型的烏合之眾,顯然不是幹大事的樣子(廢話,要能幹大事早就一統華羅了),很是失望。

這下他聽了明息之的翻譯,心裏頓時一通吐槽,好啊,我還沒說你們什麽呢,你們倒是先倒打一耙了?真是愚蠢啊!

但他也不好公開羞辱合作夥伴,只能說道:“哈哈,就算是印度人,只要用的好照樣能打!等下就請好好看看吧!”

過了一會兒,對面的荒野上同樣匯聚來了兩支人馬。明家堂兄辨認了一會兒,介紹道:“東邊那支是索索達家的人,來了三百多……哼,恐怕是把小娃娃和老頭子都叫來了。西邊那支是諾阿家的人,應該是來給索索達家助戰的。你們注意一下,待會兒打起來的時候,重點朝索索達家打,諾阿家只要打退就行了。”

說著,他又給高川講解起其他的一些規矩。

華羅勢力經過多年爭鬥,也發展出了一套“鬥而不破”的潛規則出來,也就是如果不能一口把對方全吃掉,那麽就要手下留情,不可逼人太甚;而失敗者也會主動讓出一些利益,回去積蓄力量等下次再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