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紡織與信息化產業

1268年,南宋鹹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東海商社登陸第14年。

陽歷1月4日,陰歷正月十七,中央市,市北工業區。

今年的陽歷新年與上元節接近,管委會和商社系統一連放了三天假,全國上下好好歡慶了一段時間。而這段珍貴的假期過後,就又是辛勞的工作時間了——哦,這個“辛勞”的說法並不太準確。放在幾年前,封凍的冬季人們只能無耐地貓冬,能賺錢的工作時間反而是寶貴的。這種觀念在勞動人民中普遍形成後,至今也未有太大的改變。

觀念未變,但有別的事情發生了改變。比如說,今年的市北工業區就和以往大不同,雖然水力機械因封凍而失去了效用,但廠區中升騰起的近十道煙柱,揭示著新裝機的蒸汽機為工坊提供了澎湃的動力,使得終端機械在寒冬依然能運作,持續不斷地吞噬著原料,吐出各類搶手的工業產品。

鍋爐的余熱溫暖了車間,又有工錢可賺,工人們實際上是相當喜歡上班的。

但與他們不一樣,有些人對這種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已經感覺有些厭倦了。

已經落成兩年的工業區行政樓中,鄭紹明透過玻璃窗看了一會兒窗外的繁忙景象,就打著哈欠坐回了辦公桌後的軟椅上。

他在市北工業區負責人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七年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這裏經營成了一片興旺的輕工業區域,期間經歷了兩次換屆依然巍然不動,可謂勞苦功高。但這麽多年下來,他對這份工作的激情也大半消退了。畢竟他們這些股東大部分已經陸續跨越了而立之年,直奔不惑而去,別人有的研發(復原)出革命性的新技術,有的主導了劃時代的改革,有的在戰場上叱詫風雲,有的在海外領地只手遮天翻雲覆雨,而他依然在做這份保姆式的工作,實在是提不起勁來。

而且到了這時候,保姆工作也大部分被手下人去做了,他整天也是閑著,沒事可做。

鄭紹明又打了個哈欠,喝了一口黑茶,然後從桌中取出一份新來的內參,檢查了一下封口之後,拆開讀了起來。

內參的前段是一系列枯燥的經濟和人口數據,他瞟了一眼就翻了過去。之後有一份灣口廠對於新蒸汽船的介紹和吹捧,他看了一會兒又翻了過去。最後停在了一連串政見宣傳頁中——明年就又是換屆年了,史若雲功成身退,卻未有重量級的大佬明確表態參選,因此不少人又又心思活躍起來,試圖競逐一下這張寶座。

他翻著這群歪瓜裂棗的競選綱領,一邊在心裏吐槽,一邊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正在這時,門口響起了敲門聲,然後就是女秘書的聲音傳來:“鄭總,有一位‘電信組’的張先生來訪,是預約過的。”

鄭紹明確實記起了此事,將內參收拾起來之後,對門口喊道:“好,讓他進來吧。”

不久後,一名戴著眼鏡、斯文彬彬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鄭紹明認得他,他叫張樂生,是馬原當年帶出來的通信軍官,後來轉入電信項目組做事,成長成了該領域的一員巨將。可以說,他現在是商社系統的勞工中地位最高的數人之一了。

張樂生現在也是位高權重、門生遍布了,不過對於鄭紹明依然恭恭敬敬地,將一份文件雙手放到他的辦公桌上,說道:“鄭總,我來還是為了那個項目,希望能從這邊調一些巧手女工去我們那邊協助作業。這是管委會批準的調函,還請過目。”

鄭紹明知道此事,更知道此事背後的重大意義,看過文件之後,便大度地說道:“沒問題,這事我從白震那邊都聽說了,事關重大,我這邊一定盡力協助,把最好的女工都調給你!”

……

1月8日,中央市,五角堡,中央塔。

中央塔作為當年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光報”系統的中樞,現在依然是升級換代之後的電報系統的中樞。東西南北的電信號在此匯聚,然後才送到市內的管委會大院中,比起大院,這裏才更像是國家的中心。

在某種意義上,這裏還是另一個中心——新興的電信技術的中心。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在這裏完成和實驗,然後再擴散到各個網點,可以說是國內最活躍的智慧中心之一了。

黃經緯等十名紡織女工,就是懷著一種朝聖的神情,進入了這個新技術中心。

黃經緯,也就是歷史上的黃道婆,在四年前被狄柳蔭發掘出來,當年就與本土選出的其他一批紡織女工一起,送去印度古裏“留學”了兩年。她在那裏學習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去年才跟著符凱偉的第一艦隊一起回來。她果然也不負股東們的厚望,不但在印度把人家的技術學了個底掉,還融會貫通,自創了不少技法,回來之後明顯地提升了本土的紡織業水平。她本人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看她穿的這身白底金邊的制服,已經是能獨當一面的四級工程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