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2/3頁)

這麽一想,有些大臣反倒納悶起來,這劉秉忠搞什麽鬼,這不是自亂軍心嗎?

不過,劉秉忠很快話鋒一轉,轉了一圈,說道:“但是,陛下,各位想想,東海國用於練兵制械的這些銀錢,難道是他們自己的麽?不,是他們從南朝賺取的啊!

南朝富而無能,錢在他們手裏,無非是等著有德者居之罷了,但若被東海人賺去了,就能練出一支強軍!

所以,對付東海賊的關鍵,不是正面對決,而是先攻取南朝,一來可以斷了賊人賺取軍費的路子,二來可以將南蠻財富化為我所用!”

劉秉忠話音剛落,立刻就有好幾人發出了贊同的聲音。相應的,以粘合南合為首的一幫人則對他怒目而視,恨不得要生吃活剝了他。

實際上,現在的蒙元朝廷內分出兩股持不同意見的勢力:東進派和南下派。

東進派主張先收復山東諸地,統括北方的力量,再南下滅宋,蒙古人和色目勢力大多持這個意見。

而南下派則認為山東群雄是硬骨頭不好啃,反而南宋軟弱可欺,不如先南下滅宋,等到對山東形成了包圍,那麽對付起來就容易多了。一眾漢臣,包括劉秉忠、史天澤和投誠的劉整等人都傾向於這個方案。他們甚至還在劉整的主導下制定了一整套《滅宋方略》,主張先奪取襄陽,再順漢水取鄂州,之後沿江東進,一舉攻滅江南朝廷。其中,如何以堡壘圍困,如何屯田,如何造船,如何訓練水師,如何運兵,都寫得清清楚楚,堪稱一絕。也正是因此,使得他們的底氣相當足,據說忽必烈本人也更傾向於這個方案。

當然,除了這兩派,還有一些別的意見。比如以郝經為首的和平派,主張別打了,就這麽靜觀其變把。還有一個西征派,主張重走一遍太祖爺成吉思汗的西征路,整合西邊已經不聽號令的諸汗國的力量,再全力打回來。甚至還有主張經蒲甘打去印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地圖看魔怔了……總之,這些派別聲勢都不大,主流還是東進和南下兩派。

雖說朝廷剛打完一場西征,暫時無力再次出兵,不過不妨礙他們在朝堂上口誅筆伐互相指摘,文鬥倒是比武鬥還熱烈。

本來東海人這次蹬鼻子上臉,讓東進派一時占了上風,但經劉秉忠這麽一番胡攪蠻纏,局勢竟然被扳了過來,南下派再度把控住了局面。不過東進派也不肯認輸,再次跳了出來反擊,一時間大殿中唇槍舌劍,好不熱鬧。反倒最初的肇因,東海人出現在黑水流域的事被忽略了。

忽必烈鐵青著臉看著他們,不過心裏卻松了一口氣。他本來對後續的進取自有計劃,現在尚不是大戰的時候,只是出於面子考慮不得不怒一下,現在群臣們吵了起來,混淆了重點,反倒有台階可下了。

“既然如此,”忽必烈掃視了一眼下面的群臣,盤算著使節的人選,“那就先遣使去質問東海國,就讓……”

“報!”

正在此時,殿外卻突然又有一份急報傳來,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走上前去,取過信件,小步快走呈給了忽必烈。

信件的封面用蒙漢雙語寫成,其中蒙文是今年作為“建國賀禮”一同頒布的“新制蒙古字”,也就是國師八思巴結合藏文創制的一種拼音文字,字型方方正正的,看上去和篆字有些像。後世這種文字已經消亡,不過頗具藝術價值,有些蒙古族同胞會在裝飾用途使用。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字在,使得不識漢字的忽必烈也能看懂上面的內容。

不過,當他看到是遼陽東京總管府送來的急報,不禁皺了皺眉頭,拆開之後,先是掃了一眼,然後立刻氣血上頭,細讀了一遍,就把信狠狠地擲在了地上,大吼道:“高麗反了!東海蠻子也反了!”

什麽?!

群臣聽了,立刻面面相覷……高麗反了是什麽情況?這怎麽又牽扯到東海人了?!

之後,忽必烈命太監將信讀了一遍,他們才明白了信中說的是什麽事。

實際上信中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今年蓋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移民的蹤跡,他們在原已荒廢的熊嶽縣一帶屯墾(蓋州位於遼東半島西岸,原有建安、湯池、熊嶽三縣,但亂世過後人煙稀少,其余兩縣全部並入建安縣中)。這事確實奇怪,但因為移民們只是種地,並未有侵略跡象,所以遼陽路並未立刻上報,直到第二件事的發生,才讓他們意識到大事不好,快馬加鞭把急報送了過來。

第二件事就是高麗權臣林衍造反了!

今年初的時候,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報,說國內誅殺了權臣金俊。這本是好事,金俊在之前的十幾年裏一直把持高麗國政,對朝廷的要求百般推諉,讓忽必烈很是不滿。他若是死了,自然是大快人心的。此事甚至成了元朝立國大典上的“功績”之一。不過,等到前不久,王禃派他的世子王愖入朝,而當王愖到達遼陽並向留守官員哭訴之後,他們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