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寧陽模式 上

1270年,1月19日,泗水縣。

山東地區中部,厚重的蒙山山脈將西邊的東平、滕國與東邊東海國的臨沂、日照等郡分隔了開來。山地通行不易,所幸,在這群山之中,有一條像是被斧子劈開一般的平坦通道,地勢不高、道路易行,將兩地連接了起來。這條通道,西側出口是泗水縣,東側出口是費縣,可想而知必定是商旅頻繁經過的地方,可謂“黃金之路”。

西出口處的泗水縣這幾年發展的尤為繁盛。此地既是通道的一端,又是泗水的上遊,商船可以從這裏出發,經兗州進入南清河,之後北上濟南、南下淮運,各處都可去得,區位優勢再明顯不過了。

而在區位優勢的基礎上,該縣還有一個巨大的政策優勢:它雖是東海國下轄的一個自治縣,卻並不在東海關稅同盟劃定的關稅區內。也就是說,泗水縣是一處自由貿易城市。

外界貨物運到泗水縣並不需要繳納關稅,可以先運過來,與本地坐商辨明品級、議定價格、講明運輸方式,再向東進入泗水新城的海關,到那邊交稅入關,然後便可在東海市場上暢通無阻了。

在這個極其強大的政策催生下,泗水縣成了魯中地區商品的集散地,各地商人和資本聞風而來,很快就將這裏建設成了東海國中有數的商貿重鎮。不知多少商人在這裏膨脹成了大戶,也不知多少辛勤的小個體戶在這裏發了家。當然,也使得本縣財政收入極為豐裕,縣衙請來大師對城市格局進行了專業的規劃,城區的攤子已經超越了舊城墻,由兩條十字交叉的柏油大路分割為“四象”向外延伸出去。其中,東北角的“壁奎區”由於北臨泗水碼頭、東接新城海關,格外繁盛,商鋪林立,酒樓雲集,超過四層的高樓隨處可見。

而在這些一看就很有錢的建築群中,有一座新落成的建築尤為顯眼。

它位於城區東緣靠近泗水一條支流的地方,占地足有一百畝,連著周圍的道路都被好好整修了一番,裏面梅蘭竹菊亭台水榭自不必說,關鍵是正中有一幢高大的方塊型建築,通體亮閃閃的,居然是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鑲嵌大片透明玻璃建成的!

它便是中央市著名的大飯店“水晶宮”的分店,也是首家分店,足可見泗水縣的地位。

“水晶宮”,原本是農業組(現在在新一屆管委會中已經正式升格為農業部了)下轄的產業,位於中央市二環區。最初這座先進建築並非是什麽飯館,而是正經的科研機構,是用來研究最尖端的農業技術的。為了保證環境穩定,他們搭建了高大的玻璃溫室,在內部用了高大上的多層種植甚至還有一些無土栽培,用來培育良種以及給土豆脫毒。這種華麗到亮瞎眼的配置自然吸引了大量的目光,無數人慕名而來參觀,並深深為東海國先進的工業與農業技術而贊嘆。後來,一部分股東順勢申請了一個乙類項目,在溫室內開了一個飯館,雖然食材未必就是裏面產的,但有這個噱頭在,還是火爆異常,收割了無數智商稅,算是成功把巨大的遊覽流量變現了。

現在,這個水晶宮大飯店又在泗水縣開了分店。由於它名聲在外、裝飾風格獨具一格,再加上現在是冬季,溫室內溫暖如夏,果然復制了中央市本店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客戶。這座豪華飯店雖然地處城區邊緣,但仍然有不少人慕名乘車前來一探。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高端客戶,現在正坐在水晶宮二樓臨窗的位置,一手翻著一本新出的《東海縉紳錄》,一邊聽著對面一個年輕人讀報。

年輕人的穿著很有時代特色,頭頂依然紮著髻,不過卻戴著一頂改良過的潮流氈冠,正好貼著發型蓋了上去,而身上穿的也是合身的羊毛衫而非傳統的寬大袍服,有些不倫不類,但在這個新舊交割的時代並不罕見。

他剛放下一份《泗水快報》,又拿起一份官方出品的《東海新聞》,略瞄了一眼,就對著頭版讀了起來:“高麗使團抵達中央市,或將與我國建立進一步外交關系。”

高端客戶聽了,把目光從書上移到年輕人的臉上:“高麗人總算是開竅了,再不跳船,蒙古人那艘破船可就要沉了。對了,他們那些叛軍怎麽樣了?”

此人名叫陳海,原本是即墨豪商陳家的保鏢,因在某次事故中恪盡職守保護了家主陳一成的安全而獲得了陳家的報答,得到了一筆資金和商業資源,自己出來開設了一家“四通鏢局”,經營在各地之間運輸貨物的業務。

商場變化莫測,他後來因各種機緣巧合,娶了泗水縣一戶土豪家的嫡女為妻,業務重心也從東海郡移動到了泗水縣。在此之後,四通鏢局搭上了東海國大基建的春風,運輸業務從西頭的泗水一直通到了東頭的文登,財源廣進不說,陳海本人也在泗水縣捐了個議員的位置,可謂政商兩開花,現在也是一方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他面前的這本厚厚的《東海縉紳錄》,每年一更,收錄各地名士的名號、簡介、著述,最出名的一批還由精通新畫術的畫師繪制人像,是了解東海上層階級的必備參考書,已經連續三年登錄陳海的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