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壟斷

1271年,12月2日,震旦港。

震旦港,原本的名字叫“科威特”,是波斯灣西北部的一個傳統港口。此港早在阿拉伯帝國肇興之時就存在了,不過在北邊巴士拉港的光輝之下一直不溫不火,也就是個小漁村而已。後來蒙古人打了過來,四處肆虐,這漁村更是遭了殃,人口離散、幾近荒廢,十年了都沒恢復過元氣來。

直到兩年前,西洋公司不知道怎麽就看上了這破地方,在當地設立了商站,還運了不少印度人過來,重建了破敗的港區,建設起新城,看上去有些味道了。這時候,當地人才看出些門道來,原來這個港口水夠深,來自東方的大船全年皆可直接停靠,卸貨之後賣給當地商人,再換內河船運往兩河上遊,就省了不少轉運的功夫。

看明白之後,他們對此也就不奇怪了,就算那些印度人在周邊到處挖坑找油也不在意,不就是一點火油麽,哪裏有一船船的東方奇珍值錢呢?

商人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了,既然有這些珍貴的東方商品在,常駐巴士拉港的商家便紛紛在這裏開設了分店,其中就包括西洋公司的老熟人威尼斯波羅家和聖殿騎士團的商人們,當然也少不了猶太人和本地商人。在他們的協力下,短短兩年內科威特港就興旺了起來,這個新港也流傳出了“契丹港”的名字(因西遼的威名,一些中亞民族以“契丹”稱呼中國)。本來,西洋公司為了低調,是沒打算給科威特改名的,但現在名頭打出去了,也只能名從主人,正式給該港起名為“震旦”了。

震旦港地處熱帶,炎熱異常,酷暑之時氣溫甚至能升到五十度,實在不是個生活的好地方。而現在時間到了“冬季”,這裏的氣候終於“涼爽”了下來,白日間氣溫不到三十度,總算是能活動活動了。同時,一年中的貿易旺季也就又開始了。

在這個季節,西洋(印度洋)上風平浪靜,來自印度和遙遠東方的商船會漸次抵達,而這又意味著誘人的發財機會到了。

今年首先抵達這個黃金口岸的商船隊,是由兩艘退役烈焰級和六艘順風級組成的大型船隊。它們現在在港口上一次排開,上百名皮膚黝黑的搬運工正在上面上上下下,把一個又一個的箱子搬到碼頭上。

而在離碼頭稍遠一點的一處石台子上,一名東海裝束的唐商正扯著嗓子,用口音奇怪的大食話對著下面一幫眼神中充滿了貪婪的商人們大喊道:“新到的香料、胡椒、肉桂、丁香、姜黃、玫片、香黃皮……只要十一迪拉姆一公斤啦!”

公斤是東海人獨有的質量單位,由於西洋公司這些年來在商業網絡中的超然地位而逐漸被其他商人所認知,而迪拉姆銀幣是巴士拉常用的結算貨幣,大約五迪拉姆換一枚東海銀元。現在這批香料只售每公斤11迪拉姆,不但相比歐洲市場的終端價便宜了太多,而且相比往年的到岸價也便宜了30%,幾乎買到就是賺到。因此,當商人們聽到了這個價格之後,立刻爆發出一陣歡呼,然後揮舞起了手中的號碼牌,恨不得現在就把錢袋塞入銷售員的手中。

不過唐商並未立刻開始登記銷售,而是又變戲法地舉出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罐,說道:“諸位客官莫急,我社還有一種最新推出的精裝版,內裝香料都是由豆蔻少女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品,更符合達官貴人的品位。看,這水晶琉璃罐裝的胡椒,每罐內裝一公斤整,只售四十九迪拉姆一罐,數量有限,各位可要仔細斟酌了。好,現在開始,各位把需要的數量報上來吧!”

他所說的“精挑細選”純屬胡說,實際上只是把普通香料簡單篩了一遍而已。不過包裝用的玻璃罐確實是好東西,是西洋郡的玻璃廠利用當地的優質石英砂和進口自本土的純堿生產出來的,透明度高,品質優良。但價格也不貴,一個罐子也就幾個迪拉姆的成本,把香料往裏面一裝,頓時就多了三十迪拉姆的溢價,可真是奸商啊。

不過這個營銷效果確實很好,這年代雖然歐洲人已經能生產透明玻璃了,但是產量很低、價格高昂,因此這種精裝版一出,立刻令商人們眼睛都直了,又誘發了更瘋狂的搶購熱潮。

港區不遠處的東岸商站中,西洋公司在當地的負責人李安東看到這火熱的搶購的場面,又看看水中輕微搖晃著的八艘大船,滿意地點點頭:“很好,這下子東西香料貿易就被我們包圓了。”

……

幾年前,西洋公司奪取了澳門島(霍爾木茲島)這個重要據點後,在大食地區獲取了巨大的利益,每年光是收收過路費就能獲得百萬迪拉姆的利潤,不可謂不豐厚。不過,相比整個西洋地區的整體貿易規模,這個數額仍只是九牛一毛,得隴望蜀,西洋公司當然不會就此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