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禮崩樂壞

1273年,4月12日,13:22,臨安。

另一邊,在西湖西岸的失樂園中,賈似道心情卻不錯。

今天的名士作亂雖然讓他很是不爽,但他畢竟沒預料到現在正發生的事態,扔給陳宜中之後就沒怎麽管了。而另一方面,令他愉悅的事情卻實在地發生著。

“那麽,從此之後,便是宋元親善了!”元使趙璧和善地說著好話,“我朝皇太子真金仰慕中土風貌,若是方便,可於今年或明年造訪臨安。”

趙璧也算是賈似道的老熟人了,十五年前忽必烈從鄂州撤離的時候,正是趙璧出面與賈似道的手下假裝議和,拖延了時間。這次,他又被忽必烈派了過來,秘密進入臨安,與賈似道商議蔡國事件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賈似道有底氣的原因之一——元國根本就不想打,都遣使過來議和了,有什麽好怕的?外面那些小兒什麽都不知道就瞎嚷嚷,真是幼稚。

之前,兩人的手下已經把主要議題都談好了,雙方達成了共識——元蔡戰爭只是高達的自行其是,與宋朝無關,雙方不進一步擴大事態,而高達本人任由元朝處置,只要不把他送回來就好。

於是,今天賈似道和趙璧兩人就正式會面,進行了親切且卓有成效的會談,確立了宋元親善的大原則,並進一步發展友好關系。

賈似道捋著胡子說道:“甚好,如此你我二國便可仿景德舊例,共約為兄弟之邦了。不日,我便稟報官家,清掃屋舍,擇日邀請真金太子來訪。久聞太子為人儒雅隨和、傾慕漢化,本相也很想拜見一下呢。”

他現在心裏得意得很。一百七十年前的景德年間,宋遼在一場大戰之後達成澶淵之盟,雙方約為兄弟之邦,此後一直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到金國興起。而看現在的局面,與當時何其相似爾?只要能促成這次和議,那麽大宋下個百年的平安就可期了。而他作為帶領大宋挫敗蒙軍入侵、中興國朝、有著再造之功的頭號功臣,將來在青史之上的地位還用說嗎?一個“文正”是跑不了吧?

而那個真金是忽必烈的長子,於今年剛立為皇太子——這在漢家王朝只是常規,但在元朝來看並不尋常。

蒙古人的傳統是一任大汗死後要召開庫裏台大會推選下一任大汗,而不是簡單的父死子繼。現在真金當了皇太子,不但意味著忽必烈將他視作正式的繼承人,而且意味著他們準備拋棄庫裏台的那一套,轉移到漢家王朝的繼承規則上去。這無疑意味著元朝漢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

實際上真金本人就是相當漢化的一個蒙古人,這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真金”並非蒙古語音譯過來的,而是一開始就請漢地和尚給起的漢名。他從小在燕京長大,對漢文化耳聞目染,本人也支持漢臣並且深受他們的支持。可想而知,一旦真金繼承了忽必烈的位子成為二代皇帝,那麽元朝必然會像金朝那樣演化成一個真正的華夏王朝——

而他們一旦入夏了,還能有什麽威脅?

遼、金的例子可都在前面呢,這些心頭大患也就肇興之時兇猛了些,真進了溫柔鄉後也就那樣,真正可怕的是取代他們崛起的新銳勢力……呃!

賈似道想到煩心事,突然臉色一沉,斟酌了一會兒,便試探著對趙璧問道:“寶臣,你們對東海國是怎麽看的?”

趙璧心領神會,眯起了眼睛,語重心長地道:“師憲兄,說句掏心窩的,那些東海人狼子野心,正是你我的心腹大患啊……”

賈似道點點頭:“此言有理!寶臣熟讀經史,對前事自然清楚得很。這前車之鑒在前,你我二國可不能重蹈覆轍,須得好好商議一番,拿出個辦法來才行啊……”

兩人會心一笑,正欲進一步探討,門口卻突然傳來了請示聲。

賈似道眉頭一皺,他事先已經吩咐過了無大事不得打擾,現在難道是出了什麽大事?

他悄悄往趙璧瞥了一眼,總不能是元國以此人為棄子,趁這時候發動偷襲了吧?於是,他趕緊將人叫了進來。

一名家人匆匆走了進來,行禮之後,對賈似道附耳說了幾句。還好,並非是邊境起了戰事,但仍然讓他心頭一緊。不過他養氣功夫十足,並未在面上表露出來,只是雲淡風輕地端起了茶杯。

趙璧見狀,知道是告辭的時候了,於是便起身說道:“那麽,今日我便不打擾了,待來日再與師憲兄商議百年大計,告辭!”

賈似道笑著將他送走,待他走遠後,突然怒氣大發,一下子把剛才的茶杯摔到了地上:“混賬!讓陳與權進來見我!”

一臉狼狽的陳宜中很快被帶了進來,進來之後也不顧禮節了,直接跪在地上行了大禮:“太師,是我把事情辦砸了,還請太師責罰,在下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