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臨安事變 九 轉角

1273年,4月14日,14:00,臨安。

林宇身邊有一群身著經典紅白藍軍服的海軍陸戰隊員,不多,但他對他們的戰力很有自信,布置好任務後,便把指揮交給了他們當中領頭的羅八五中尉,自己繼續去別的方向調兵遣將去了。

羅八五在海軍中資歷也算老了,是十三年前在崇明島上入伍的四川籍水手,那時崇明島甚至還不在東海國治下呢。不過由於文化程度不高,這麽多年他也才混了個中尉。現在,他看著遠處黑壓壓的敵軍,不懼反喜——要是打退了他們,怎麽也是件不小的功勞吧?停了好幾年的軍銜也可以動一動了。

所以,他當即就著城墻的走向規劃起戰術來。

臨安城墻不是一次修成,而是借著地勢多次擴建的結果,因此城墻的形狀並非四四方方筆直的那種,而是多處彎折,有凹有凸,形成了復雜的線條。這樣的構造對於東海軍並不是很有利,因為他們的武器以射程見長,戰場自然應該是越空曠越好。但真正的軍人絕不能被客觀條件的不如意打倒,羅八五稍看了一會兒,便對士兵們招呼道:“走,去前面的那處寬敞地列陣,阻擊前面拐角處的敵軍!”

他所指的“寬敞地”就在嘉會門東邊不遠處,這一段左有人馬登城用的馳道,右有凸出城墻的馬面,橫向空間比起狹窄的城墻寬上不少,更適合用於布置火力輸出點。

而這個寬敞地再東邊幾百米,便是外城東南城墻的拐角處。這個拐角處有一個水門,錢塘江的一個支流從這處水門流入城中,向北分成“大河”“小河”兩條南北向的河流,為城中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和物流通路。水門處既是控扼水源的要地,同時也是現在羅八五他們能打到的最遠的地方了。

人少好指揮,羅八五隨便一比劃,就帶人在“防線”上排好了隊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密集的兩行橫陣而已,堪堪從馬面一直延伸到了馳道。此時,宋軍尚未到達水門,羅中尉趁機掏起望遠鏡觀察起他們來。

這批宋軍人數在一千以上,前後分了三段,看著應該是三個新軍部。他們現在在城墻上行軍,倒有點精銳氣質,從城北一路走過來,還能保持住隊形,很了不得了——話說回來,要是保持不了隊形,在狹窄的城墻上根本也走不起速度來,早就自己撞一起了,能走過來的必然是有秩序的。

“還真是齊整啊。”羅八五在望遠鏡用刻度比照著宋軍的身形,估量雙方的距離,“好,就讓你們齊齊整整地在一起……六百米,穿甲彈,預備——”

隨著他的命令,列陣的陸戰隊員們輕松寫意地從彈藥袋取出一枚黑頭銅殼彈,裝進了真隕星步槍的槍膛內,然後舉槍瞄準了前方。

這種子彈是新產品,相比普通銅殼彈,主要區別在於彈頭材質大部分都是鋼,只在邊緣覆了一層銅以嵌入膛線,長徑比更大,重量倒仍然是與鉛彈相同的25g。這一來可以節省用鉛,二來在擊中重甲的時候可以更好的穿透。新研發的銅殼彈本來存量不多,但這次緊急行動也顧不上節省了,一股腦都帶了來,所以他們有的是可以揮霍的。

黑頭彈並不盡善盡美,有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是穿透力過於強了——這當然是問題,萬一敵人沒穿盔甲,反倒容易一槍兩孔直接從肉裏穿過去,沒造成致命的傷害。現在林宇指定士兵們用這種穿甲彈,其實就是看中了這個缺陷——對面怎麽說也是同胞,還是留點手,致傷而不致死吧。這或許有些假惺惺,但至少能讓自己心安一點。

平台中段的前排士兵蹲了下來,與站立的後排共同形成了雙重火力。但兩翼由於有女墻擋住了視線,就不能這麽玩了,只有前排站著瞄準,後排拿槍等著給他裝填。

羅八五一個箭步躥到了馬面最外側的女墻上,在風中站穩了身形,肉眼直視遠方,等待宋軍走出轉角。

不過宋軍倒沒這麽直著闖過來,而是在水門附近停了下來,先控制了這個戰略要地,才派了一隊兵繼續向前試探。

看到他們如此謹慎,羅八五有些失望,他本準備先放幾百宋軍過來再以真隕星疾風暴雨的彈雨將他們擊潰的,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摧毀他們的戰鬥意志。但就來這麽幾十人,可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啊……

他想了想,還是不甘心,於是轉頭對部下們說道:“停!改變策略,都別開槍!把標尺放下去,等二百米再瞄準,聽口令按紀律開槍,不得濫射!”

士兵們一頭霧水,但還是按照他的口令繼續忍耐了下去。

宋軍小隊走過轉角後,一開始走得小心翼翼,後來發現對面沒開槍,才敢一路趨近。他們一直走到差不多二三百米的距離,發現東海軍還沒開槍,便各自取下火槍,開始裝填起彈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