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射雕計劃 上

1273年,5月5日,中央市。

鄭紹明的新理念及相關政策尚在發酵之中,他需要與自己的心腹討論出具體的方案並戰勝全體大會中的政敵們,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在此之前,他們還有更重要和更緊急的事情要做,比如眼皮子底下的軍事問題。

鄭紹明接過一份標題為《關於<射雕計劃-最終版(編撰中)>的概述》的厚文件,簡單翻了一下,看得頭暈眼花,最後還是搖搖頭,把它放在了桌子上。

《射雕計劃》是總參謀部很早以前就開始秘密制定的最高級別的對元作戰計劃。

最初,這是一份假定蒙古大軍仍按歷史進程於1268年圍攻襄陽而展開行動的計劃。但是,由於歷史產生了偏差,並且各勢力的實力對比在不斷變化著,因此這份計劃也頻繁進行著修改。到了最後幾個版本,這份計劃的主要內容已經從襄陽阻擊演變成了對元國的全面進攻,面目全非了。

而今年臨安事變的發生使得這份計劃驟然進入了最終版——無論是管委會還是全體大會都判斷事變之後很快會激發各方矛盾,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戰爭。與其坐待變化發生,不如主動出擊。因此,現在就終於到了把這份期盼已久的計劃正式實施的時候了。

而多年的不斷完善也使得《射雕計劃》詳細到了極為復雜的地步,裏面分卷別冊記述各軍種的擴編、訓練、裝備以及情報收集、戰略進攻、後勤等繁雜的內容,已經不是人力能短時間遍覽的。因此軍方又做了一份概述出來,簡單列明了計劃的主要內容,以供高層參考,但即使是這份概述也令人眼花繚亂,不是鄭紹明能一眼看清的。

“你們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吧。”他對面前的寧惟俞和李濤兩人說了這麽一句,然後便起身泡茶去了。

兩人對視了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代表安全部的寧惟俞拿起了那份計劃,然後講解了起來:“那我先簡單說陸軍的計劃吧。

根據射雕計劃,未來我們將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規模巨大的戰爭,在河北、中原、長江三個戰略方向都存在作戰的可能。因此,現在的軍隊規模遠遠不夠用,必須進行大幅度擴充才行。根據總參的需求和大會的意向,我們將在一年內將陸軍兵員擴充到五萬級別,也就是比當前提升了一倍,並在未來預備更多的擴充能力。

這次擴軍規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準備分三個部分進行,也就是擴編、擴充和裝備升級。

第一部分,擴編,指的是基礎戰術編制單位——也就是合成營——數量的擴充。根據當前敵我情況來看,營級規模的合成化仍然是合適的,既足以在一個細分方向對付大多數敵人、完成作戰任務,又可以靈活調動。因此沒必要提升基礎單位的級別,而是要繼續增加這級編制的數量。

我義勇師現有16個合成營,此外還有各軍分區的守備營、獨立騎兵營、炮兵營、後勤旅、保障營等34個普通營級單位,總計約兩萬兩千人。第一輪的擴編過程中,將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提拔一批軍官並從普通營抽調兵力,將合成營的數量擴充到24個。”

聽到這裏,在旁邊煮水的鄭紹明提問道:“一次多了一半的編制,不會影響指揮能力嗎?”

寧惟俞很自信地說道:“沒問題。我們不是突然擴充,而是早就為此準備了。在此之前各營軍官都是超配的,現在即使擴編一半,也不會影響組織度。實際上即使增到24個營仍然有一定的富裕,將來打起來之後,還可以隨時根據戰功提拔軍官組成新營。”

鄭紹明點點頭:“很好,那你繼續。”

於是寧惟俞繼續說道:“這麽多營,就不可能由指揮部一一調遣了。我們將仿照四野的成功經驗,將多個合成營編為野戰旅,使得旅的數量增加到四個。原則上,每旅包括四個合成營、一個旅部、一個保障營和一個後勤營。”

鄭紹明又打斷了:“保障營和後勤營有什麽區別?”

寧惟俞幹脆起身坐到了茶幾邊上:“保障營的骨幹是非戰鬥技術人員,一般會隨大部隊行動,提供醫療救助、軍馬管理、軍械修理、精神撫慰等等必不可缺的輔助工作。而後勤營是從戰略後勤旅抽調出來並且填充入普通兵員後組成的,負責來往於後方和各部隊之間輸送補給,同時本身也有一定的戰鬥力。”

鄭紹明試了試水溫,開始取茶葉:“嗯,我知道了……等等,還有個問題,既然有24個合成營的話,不是能編六個旅嗎?”

寧惟俞撓撓頭:“是的,但不能都編進去,還要留一部分兵力負責本土守備並應付突發情況,前線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及時支援。有些小規模任務派個旅過去的話太勞師動眾,這時候讓獨立的合成營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