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輿論洪流

1273年,6月17日,華亭縣,浸香書坊。

“《震驚,禦街之難的真相竟是這……”坊主陳維綱拿起一份新到的底版,剛讀了一段,就不禁啞然失笑,“又來了,他們就不能換個詞嗎?”

作為華亭縣最大的印刷工坊之一,浸香書坊承攬了大量報刊的印制工作,因此也能在掌握到大量的第一手消息。這兩個月來,天下大變,陳維綱不僅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最新的時事變化,還能隱隱感覺到輿論界正在被一股洪流沖刷著,好幾份報紙不約而同地刊登出對上屆朝廷不利的消息——這在以前也有,但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遠不及現在。現在的這一批文章寫得極其高明,讓人看了不由得覺得大宋差點就要毀在賈似道手上,甚至都要感嘆東海人做得好了……要不是這類的文章陳維綱看得實在是太多了,他也不會對此產生疑惑。

但他能看出來,不代表別人也能。對於大部分識字之人來說,報紙已經成為一個可靠而權威的消息渠道,對於上面的消息,他們不說深信不疑也總是偏信的。現在被這股前所未有為所未聞的輿論洪流沖刷過之後,他們的觀念也潛移默化地被改變了,對舊朝廷的認可度大幅下降,相應地對東海國的恐懼也減輕了不少。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戰。

陳維綱繼續讀下去,接下來幾篇也是類似的內容,這讓他不禁搖了搖頭:“這都是誰寫的?”

旁邊的紀銘哧笑了出來:“還用說嗎?肯定是東海人放出來的口風,意在抹黑賈師憲,好為他們自己正名。不過也不盡然,你看那個落嵐軒還有那個象鳳先生,都不是會拿錢辦事的,也跟著撰文起哄。估計他們是早就對賈師憲不滿了,讀了東海人的雄文後有所啟迪,自己也跟著開始寫了。”

紀銘作為一個本土出身的“社會活動家”,前幾年的運作一直不溫不火,雖然搞了不少事出來,但反響都不大,也就是在報紙上寫點文章打出了點名聲來。直到這兩個月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華亭縣的諸大族心思浮動卻又不知所措,這才記起有他這麽個人才。於是他便一時間炙手可熱起來,成為各家的座上賓。

有了機會後,他便趁機提出了一個“華亭宿老公議治事”的方案,還真得到了不少認同。只不過華亭縣是真有些家大業大的,一時還沒法立刻做出決定。紀銘一面遊說,一面也在時刻關注局勢變化。他之前與陳維綱打過不少次交道,也知道他這裏消息靈通,因此經常來往這邊,萬一又出了什麽什麽大事好及時做出應對。

陳維綱驚奇道:“這你也知道?”

紀銘得意地說道:“我認識一位張兄便在吳淞報社做編輯,他可是跟我說了不少內情呢。不過這倒無所謂了,此事對我們有益無害,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借這個東風,推進我們自己的事業才對。”

“別老我們我們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坊主,這等大事還是你自己去做吧。”陳維綱皺了一下眉頭,趕緊與他撇清幹系,“對了,昆山的事你知道了吧?”

紀銘有些酸溜溜地說道:“知道了,昆山的鹿小友還邀我去那邊參謀議事呢。真沒想到,昆山竟比我們華亭動作還快。”

上海鎮就在華亭縣治下,而且華亭本身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可以說是整個江南新思潮的發源地了。結果沒想到,明明有自己這個有識之士在奔走呼籲,可是華亭在這場千年未有之大變革之中仍未能拔得頭籌,被昆山縣搶了先,這讓紀銘有些酸溜溜的。不過昆山那幫子人雖然建立了議事會,但畢竟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心裏沒底,所以廣邀各地名流英豪共赴昆山議論天下大勢,紀銘好歹也是有些名聲的,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了。

陳維綱嘆了口氣,說道:“是該議一下啊。唉,這世道是變得越來越快了,誰知道前面又有什麽變局呢?再者說了,他們……你們這是公然對抗朝廷,就算再怎麽有理,靠昆山、華亭區區幾縣也是成不了事的,還是要拉上更多州縣一起才成啊。”

紀銘把手上的折扇捏了起來,往左手掌上一拍:“就是這個道理!”

……

6月28日,昆山縣。

“啊,是樂庵先生,快,請坐上首。”鹿可言面帶微笑,對著一位長須老者如此說道。

鹿可言便是當初在昆山縣聚眾議事的那名後生,在他的首倡之下,各界名士紛紛響應,時至今日,舉世矚目的浙西北(昆山、華亭一帶現在屬於兩浙西路北部)英雄大會終於召開了。鹿可言現在意氣風發,眾望所歸擔任了大會的主持人,現在正在引領新到的豪傑入席就座。

雖說這次大會是新思想催生出來的新玩意,但即便是東海國的議事會也得講究個資歷牌面,更別說傳統觀念更為濃郁的江南了,所以到場的豪傑們還是得互相認個眼熟,按名望輩分排個座次,然後才正式開會議事。現在這位剛到的“樂庵先生”,就是孝宗朝名臣大儒李衡的後人,在昆山素有名望,年紀也大,因此自然該往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