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都好起來了 三

1273年,7月5日,金口市,中央蒸汽動力工坊。

“咣!”

一枚巨大的圓柱形的重錘正在緩緩下降,看似動作輕柔,實際上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舉重若輕。

不久後,重錘落在一根巨大的長條形鋼胚之上,緩慢卻堅定地往下壓了過去,將這根光是看著就令人生畏的紅熱鋼柱明顯地壓變形了一點,並持續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壓力,然後才戀戀不舍地升了上去。

這一場景從原理上說來跟鐵匠用鐵錘鍛造鐵條沒什麽區別,但俗話說的好,量變引發質變,任何事物放大成百上千倍之後都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種全新事物,此時此景亦然。哪怕是一個完全不懂的外行人,看到這種幾千斤鋼鐵被巨大的機械捏扁揉圓的場景,都會情不自禁發出最真摯的贊嘆。

“真是了不起啊!”鄭紹明忍不住鼓起掌來,“這就是那台百噸油壓機?”

陪同他參觀這個車間的第一鑄造廠四級工程師盧安慶自豪地答道:“沒錯,這就是東海工業最高技術的結晶之一,‘夔牛-100’油壓機!它由一台新星-350提供動力,驅動油泵為鍛錘的升降提供動力。由於有油壓機構放大,雖然它的功率相比之前的蒸汽錘並沒有本質的提升,但能提供的鍛壓力卻大舉提升,完全不一樣了。”

鄭紹明似懂非懂地問道:“那為什麽會這麽不一樣呢?”

盧安慶組織了一下語言,答道:“這個……根據靜壓傳遞定律,不可壓縮流體在各處的壓力相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擴大液面的接觸面積來放大壓力,所以……這說來和杠杆定律相似,但是杠杆自身的剛度和強度是有限的,無法承受太大的力量。相反,無常形的液體反而再怎麽承壓也不會崩毀,可以承載巨力。這正應了陰陽相濟、以柔克剛之理,也便是‘合道’……因此我們才能制造出這種強力的鍛造機器,雖然看著體型並不比十噸的蒸汽錘大上多少,但鍛壓力十以倍之,也正是憑借它,我們才能整體鍛造這麽大的火炮。”

在東海蒸汽機產業進入正軌後,幾乎每十八個月,他們所能制造的最大的蒸汽機的功率都會翻一番,而單位功率的制造成本會降低一半。在這一條穩定的路徑演進之下,此時東海工業已經能制造缸徑達到600mm的巨大氣缸了,以此為基礎衍生出了“新星-350”通用蒸汽機、“洪流-450”船用復脹蒸汽機、“開天-10”大型蒸汽錘等等先進技術設備。

這台“夔牛-100”油壓機就是這個系列的新一款產品,它通過液壓放大獲得了巨大的鍛壓力,不過從本質上來說功率和蒸汽錘並沒有太大區別,大力的代價是鍛壓頻率要低得多,因此加工速度會慢上不少。兩者的適用範圍不同,蒸汽錘更適合快速鍛造一些小件,而液壓機則可以用來鍛造一些之前不敢想象的大件,比如說以噸為單位的大型火炮和大型船用鋼構。

鄭紹明轉頭看向盧安慶,眼神驚訝而感慨:“真是了不得,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他更感慨的是人而非機器。

這種充滿了技術詞匯的話若是從左武衛或是別的哪個工業部股東嘴裏說出來,他就是聽不懂也不會有什麽奇怪,可眼前這盧安慶卻並非股東之一,而是自本土培養起來的新人才。

曾幾何時,這些後生們在工業和學術領域還只能給股東們打下手,可到了如今,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已經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了。

這當然是令人欣慰的好事,但當當事人真切地體會到這一變化的時候,還是不得不感嘆一句“時代變了”。

盧安慶倒沒體會到他的這份心思,繼續講解道:“跟中小型火炮一樣,這道工序是把炮胚鍛造成型,消除內部缺陷,提高炮體強度。後續工序會進一步鉆出炮膛,然後再進行其它加工。”

鄭紹明點頭道:“嗯,這下子海軍就又有新玩具了,120mm的線膛炮,好嘛,真是個大家夥啊。”

現在在台子上鍛造的,就是總裝備部和海洋部規劃的中型艦炮的炮胚。

這種新炮結構與之前的17式輕型艦炮類似,120mm口徑,25倍徑,成品重1.35t——這個重量相比之前兩噸多的鯤炮並不算重,但它是鍛造的鋼炮,加工難度要高得多,只能用大力出奇跡的夔牛液壓機來加工。

相應的,它的威力也要遠超更重的鑄鐵鯤炮。鯤作為一型150mm口徑的滑膛炮,發射的球形炮彈不過12-13kg重,而新式120線膛炮雖然口徑更小,但配備的長條彈頭卻足有18kg重,再考慮到外形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和穿甲優勢,威力可要強上太多了。

說起來,之所以盧安慶來自鑄造廠卻管上了鍛造的活,是因為這個第一鑄造廠本來是常年生產火炮的,對造炮的需求和技術特點比較熟悉,因此在火炮制造由鑄造轉向鍛造的關口仍然由他們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