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敵後

1273年,11月14日,灤州。

移剌元臣近千人的隊伍,圍著這小小的營地圍了一大圈,卻拿營地毫無辦法。稍一近,雨點般的子彈就打了過來,就算能頂著傷亡沖到近前,卻也沖不進完備的營墻之中,只是白白送死而已。

他派人試探著攻了幾次都撞了個頭破血流,只得在外圍保持威脅,另尋他法。

但他們的時間卻不多。很快,鐵道東頭灤河兵站的駐軍接到警報,沿著鐵路快速機動而來,這些元軍便不得不含恨退去。

更可氣的是,在這段時間裏,東海兵一邊在營墻上防守,一邊還在營裏生火做起了飯,香味四溢,讓在野外熬了好幾天的元軍肚子直叫,心緒不寧。

他們沿來時的原路南下返回,途中,移剌元臣氣不過,喊道:“我們去灤州城轉轉!”

灤州城在這條路的東南方,之前北上的時候他們怕打草驚蛇,沒有往那邊去,現在就不用客氣了。

當年灤州城曾經被東海軍兩次光顧,城中軍民已成驚弓之鳥,前不久四野還沒到,只是海軍派了三艘運輸船自灤河路過,就把他們嚇得不輕,主動開城了。事後東北師也沒在灤河駐太多兵,只放了一些文職人員,在城中征收糧草,防務暫時還是由原本的守軍負責。

此時灤州城已經閉門防守,移剌元臣帶隊來到城下,見沒有那種精確的子彈打來,大喜:“這下子撿漏子了!”

然後,他立刻命騎兵們大喊道:“王師歸來,速速開城,速速開城!”

不料,回應他們的,卻是火炮的響聲。

“轟……轟!”

移剌元臣大怒,策馬自陣中沖了出來,沖到城下火槍射程外,對著上面大喊道:“城上守將為何人?之前迫於東賊兵鋒,假意投降,可以原諒,可如今王師歸來,你們為何要抗拒?!不怕將來朝廷收復灤州後,將你軍法問罪嗎?”

城頭一名將領苦著臉喊道:“這位將軍,您就別為難我們了。即使朝廷真打回來了問罪,那也是我一個人的事,可若現今把你放進來,那等東海大兵過來討伐,就要拿一城百姓泄憤了!為灤州百姓計,將軍還是回去吧,回去吧!”

移剌元臣對此言不敢置信,氣惱道:“你!朝廷恩養你這麽多年,難道就沒有忠義之心嗎?”

“轟轟!”守將卻只是以炮聲回應。

移剌元臣氣憤無比,卻也沒什麽辦法,他們一行騎兵沒有重裝備,只要城中不配合,他們也不可能攻上去。而遠處又揚起了騎兵行進的煙塵,看來是東海軍追來了,他們只得暫且退避。

這一次敵後襲擾不但沒取得什麽戰果,連補給也沒收集到多少,只能原路返回了。

此後,其余元將也組織了幾次長途奔襲,但東海軍有了戒備,往往稍有動作就被發現,最後無功而返。

但這幾次奔襲也拖延了四野的進攻節奏。範龍城一直等到月底,鐵路修到了豐潤與盧龍中點的橫嶺山口,又調兵在山口設立了一個兵站,後路徹底有了保障,才繼續向西進攻。

而此時,元軍大部也在玉田集結完畢,安童自信地在原野上將大軍展開,即將與東海軍進行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碰撞——

就在此時,後方傳來急報。

“什麽,武清失陷了?”

……

時間稍往前一點。

11月27日,海津鎮。

海津鎮便是後世的天津,原稱“直沽寨”,在金朝時曾經是海河和南北運河的交匯地。金亡後運河淤塞,此地漸漸荒廢,但後來清河之盟被劃作通商口岸之一,城市又逐漸發展起來,被元國改稱“海津鎮”。

這裏本應是自海上襲擊燕京的最佳口岸,可無奈元國也能看出這一點,在此有很強的防備。而且這個時代海津鎮一帶多泥沼河流、地勢低窪,水患嚴重,實在算不上好港口,很難容納大艦隊進入,所以在此登陸並不是個好方案。之前四野就寧願走陸路入關,也不願意乘船來海津鎮走捷徑。

然而,反過來說,這麽一個敵我雙方都不看好的登陸地,一旦真的登陸了,豈不是就能起到最大的出奇制勝的效果?

這個誘惑始終縈繞在總參的那些參謀的心頭,最終,當第二野戰旅整備完畢,而且戰局也正好發展到了合適的時機,他們便再也忍不住,正式做出一份開辟“第三戰場”的作戰計劃,提交了總指揮部。

而總指揮部也受其誘惑,批準了這個行動方案。

於是,今日,大量的船只出現在了渤海的最西端。

“海河已經上凍了啊……”

範奎少校站在江級“黑龍江號”的船頭,看著海河上的冰層,眉頭一皺,但又很快舒展開來:“正好!那些爛地也該凍上了,方便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