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多鉚蒸剛

1274年,1月20日,居庸關。

“那是什麽?”

四野的山地步兵余忽子聽到一陣機械轟隆聲傳來,回頭朝南看去,發現關內的道路盡頭有一叢黑煙冒了出來,不由自主地問了出來。

旁邊的曾向下士瞥了一眼,也有些奇怪,但還是盡職地說道:“或許是什麽新東西,別管了,閉嘴待命吧。”

他們這些山地步兵正埋伏在甲關左右的山林中,等待進一步的命令。之前幾天攻勢受挫,讓一向自視甚高的山地步兵們很是灰頭土臉,因此謀劃了多日之後,今天準備來一場大的。不過不知道為什麽,遲遲沒有進一步的命令傳來。

另一邊,黑煙所在的官道上,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正發生著——四門巨大的火炮正在沿路前進著,而牽引他們的,不是馬或者牛,而是四台冒著黑煙、長著輪子、發出轟隆轟隆聲響的鋼鐵巨獸!

王世明帶著一隊護衛騎馬從關前營地迎接過來,看到這隊充斥著工業氣息的重型車隊,興奮地喊道:“果然到了,竟沒掉鏈子,厲害啊!”

車隊中,海軍少將李濤也策馬走了出來,得意地道:“也不容易,前面的路上可是出了不少漏子呢……但沒關系,現在到了,就該我們海軍的重炮連大發神威了!”

這個車隊中的士兵穿的都是海軍陸戰隊標志性的紅白藍配色服飾,臉上洋溢著驕傲的表情,他們和這些鋼鐵巨物正是海軍的秘密武器,將120mm巨炮用於陸上作戰的海軍陸戰重炮連!

這個提案當初是陸軍人士向海軍提出來的,當時看著更像個調侃。但後來隨著作戰重心由海轉陸,海軍在大戰中將要淪為配角,海洋部大佬們急了,真的拿出了一批備用的120mm艦炮,組成了一支陸炮連。

其實炮本身的問題倒不大,炮管也就一噸重,加上炮車也就兩噸,跟一輛滿載的重型馬車差不多。想明清時代,近萬斤的紅夷大炮都能拉著到處跑呢,相比之下這120炮甚至可稱“輕巧”了。

問題出在兩點上,一是海軍的馬匹編制,二是這種重炮的用途。

拉這麽一門炮,光拉炮車也得準備八匹馬,再加上運彈藥的馬就更海了去了。這個數量的馬匹對陸軍來說不難解決,對海軍來說卻是個難題——倒不是說海軍買不起馬,而是說養起來太麻煩了。平時要建立編制專門養馬,要準備飼料,運輸的時候還要在船上騰出馬舍來安置馬,占用了大量的人員和噸位,卻僅僅為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用上一次的重炮,太浪費了。

這時候,他們就盯上了隔壁羅氏動力廠出產的蒸汽拖拉機“鐵甲犀-1”。

這種拖拉機經過工業部的技術支援,機械結構得到了較大的完善,初步具有了實用性,至少能拉出去走走了。不過,畢竟是高尖端的先進機械,需要技術人員隨時看護著,維護成本極為高昂,綜合算下來仍不如用畜力。

但是,在海軍眼裏,它的缺點是可以忍受的,優點卻是獨特的——不動的時候不需要喂它吃草。

在平時不需要的時候,拖拉機只需要簡單的維護,在上船運輸的時候,也只需要占用一個小角落就夠了,不需要像伺候馬那樣拿出寶貴空間設置馬舍。它需要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但蒸汽船上本來就有輪機組,順便就搞定了;它需要燒煤,但船上本來就有煤,省了繁瑣的準備飼料的功夫;它可靠性不高,走不了遠路,但大部分運輸過程都是在船上,它只需要下船之後走上一段距離就夠了……綜合算下來,對於海軍來說,它比畜力合適多了!

呃,老實說,這個方案還有很多隱患,比如說自重就在兩噸級別的拖拉機在爛路上的通行能力很可疑,可靠性也沒經過真正的檢驗。但這一支“純機械部隊”剛被論證出了可行性,就立刻吸引了大量股東和高級軍官的注意力——如果能成,那將是多麽光明的未來啊!

因此他們寧願冒著風險去推動此事,於是這一拖拉機+重炮的組合真的就實現了。

海軍陸戰重炮連配備了四門120mm炮,每門炮配了兩台“鐵甲犀-1”用於牽引火炮和彈藥、燃料,總共八台。此外還有額外的四台備用,也可用於運輸其余的物資。

相比火炮本身,這個連裏大多數人都是給這十二台蒸汽拖拉機服務的。

這支連隊技術不可謂不先進,火力不可謂不兇猛,但成軍後還有另一個更嚴峻的問題——該用來打誰呢?

海戰顯然用不上他們,但陸戰有15式已經很足夠了,即使是三公裏的射程也很少用到,並不需要笨重的重炮連再來插一腳。攻城的場合,應急的試18式反而有很好的表現,也不用重炮去摧毀城墻。所以,這個重炮連就成了先進而尷尬的存在,一直沒露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