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會盟 一(第2/3頁)

他又擡頭看向遠處幾乎無盡的青青大地,一股豪情自胸中噴薄而出:“現在,先把這片草原應收盡收吧!”

隨後,船隊追趕上來,他們騎著馬伴著船繼續前進,終於在傍晚前抵達了雙遼營地。

雙遼營地名為“營地”,實際上是一處防禦設施相當完善的軍事基地,主體是一座邊長二百米的大型六邊形堡壘,外圍是呈等邊三角形排列的三個小堡,每個堡中都有高高的瞭望塔。堡壘皆是用從遼東運來的大木堆土修成,防禦力不如專業工事,但在這缺乏重火力的草原上已經完全過剩了。

這樣的營地在草原上一立,立刻就成了一顆堅固的釘子,當地人就是人再多也拿它沒辦法,想拔除只能靠長期圍困——然而背靠西遼河水路,又怎麽圍困得住呢?

更別說,東海軍的騎兵力量已經完全成長起來,再也不是原始騎射能戰勝的了,敵人如果真敢聚集起來攻城,那完全是送肉上門。

這些釘子,一顆顆釘在草原上,就成了無時無刻不在彰顯東海軍力量的強大圖騰,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地人的心態。接下來需要的,就是一點點小手段了。

四野的士兵們從船上下來,活動腿腳,進駐營地之中。而駐地的第二營士兵們興高采烈地從船上卸下各種補給,包括酒品、各類魚肉水果罐頭、衣物、家具和來自本土的畫片等等,這可是苦悶的草原上最大的盼頭了。

當夜,四野與第二營舉辦了聯誼,呂澤親切慰勞了駐守邊疆的士兵們,勉勵他們繼續建功立業,實現個人事業與國家利益的協調發展。

第二日,船隊繼續向西邊的通遼營地進發。而與此同時,三個營地皆向周邊派出了大量傳令兵,前往被他們“收服”的各部落。

……

5月11日,13-9碑。

悠悠草原上,一條細河正彎彎繞繞流著。河旁邊,一大堆蒙古包散落著,左邊一群馬,右邊一群羊,正在歡快地啃食著青草。

“烏蘭,烏蘭!”一名少年呼喊著族長的名字,策馬從南方奔來,吸引了一群正在切磋摔跤技藝的男子們的注意。

正在旁邊裁判的烏蘭族長走了出去,對他喊道:“那欽,怎麽了?”

那欽回道:“南邊,又有東海兵過來了,只有三人!”

烏蘭眉頭一皺:“或許是來查驗位置的,沒大事,我去會會。”

說完,他就點了那欽和另外兩個男子,取馬向南邊的13-9石碑處迎了過去。

去年,東海軍攻入了這片草原,除了打了一場硬仗、建立了三個大營地,還每隔十裏立下了一塊石碑,如棋盤狀布置在草原上。通過這個手段,他們就能在茫茫草原上確定自己和周邊部落的位置,每隔幾日就會出營查驗一次,將各部位置登記在冊。像烏蘭這些名義上依附於東海軍的小部落,遷移前必須通報將去的位置,同時不得毀壞石碑,否則就將面臨驅逐乃至滅族的重罰了。這讓他們受到了拘束,但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被東海軍這麽一劃分,各部落星羅棋布分散開,相互之間爭搶牧場的沖突就少了許多。

烏蘭他們距離更近,先到達了石碑前,見南邊那幾個東海兵還有一段距離,就下了馬,先朝那塊石碑拜了拜,又坐到地上歇息了起來。

當初他們見過幾次東海人修石碑,過程非常神奇,是先用鐵筋在地上搭了個架子,又在架子裏堆上土石,然後在外層塗上“灰泥”,在表面劃出文字,幾天後就固化成了石頭。

這石碑材質如同石頭一般堅硬,但外形卻方方正正,高、寬、厚之比為標準的9:4:1,雖簡單卻充斥著秩序感,將“渾然天成”與“精工細作”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令常年生活在草原上不知外物的部民們驚嘆不已,甚至當作了一件“神物”來膜拜。

就在現在,石碑前還擺著幾塊啃幹凈的骨頭和草編的牲畜像,是平日來朝拜的牧民放下的祭品。

不久後,三名東海兵也到了,其中一名右顎上有道疤的中士跳下了馬,用蒙語與他們打了個招呼,然後把一份命令交給了烏蘭。

勇敢旅的士兵成分駁雜,其中有不少蒙古人,也不奇怪。烏蘭接過那份文件,看著上面幾行漢字,苦笑道:“兄弟,什麽事的有,你還是與我說吧。”

中士朝西南一指,說道:“那邊的通遼營地,你知道的吧?我們的‘首長’,嗯,就是頭領來了,各部的頭人都要召集過去,會盟!烏蘭,你也得去,帶上十二個人,不能多也不能少!”

烏蘭一驚,問道:“會盟?可是要稱汗了?”

中士不耐煩地搖搖頭:“我們中原人,不興稱汗!會盟完就要西征了,時間緊急,你快帶人過去,五天之內要到!到了自有你的好處,要是敢不去,那就是叛逆!叛逆,你懂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