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內亂

1275年,5月27日,大定府,河源關。

燕山山脈中,自下板城前往東北的山路自古已有,遼朝修建大定府時自然不會放任這個隱患,早早就在土河發源處的狹窄河谷間修建了一道關城,也即河源關。

河源關與北邊的冷山關一樣都是大定府的門戶,但有一點不同的是,當年河源關經常要迎接來自宋朝的使節,因此修建得特別高大威武好唬人,即便經過幾百年風化垮塌,也依稀能看出當年的雄壯模樣。

但畢竟經過了幾百年,當年再壯如今也不堪用了。

“轟、轟!”

兩門好不容易自山路之中運來的15式丙野戰炮發出轟鳴,兩枚飽含著動能的穿甲爆破彈砸在了斑駁的關墻之上,先是重重撞擊,又是爆炸,頓時一大片土塊嘩啦嘩啦落了下來。

15式丙是15式中型野戰長管榴彈炮的最新改型,炮管內彈道參數不變,但材料和加工方式進行了升級,減重了大約50kg。省下來的重量用於強化炮車,加裝了一套快慢兩級的高低機用於調整射角,並且增大了彈簧盤的規格以取得更好的制退復進效果。總的來說,威力上與之前的乙型並無差異,但用起來更方便順手了。

第八合成營配備了兩門這種最新的野戰炮,之前穿山的時候幾次都以為要過不去了,但最後還是艱難地運了過來,現在果然發揮出了卓絕的戰果。

88mm的15式雖然沒有120炮那般威猛,但對付這多年風化的土墻還是有一手。隨著試射結束,炮彈以一分三發的效力射速快速打過去,河源關墻也大段大段地垮塌下來。

與此同時,另外攜帶的四門18式步兵炮也打出了曲射彈道,將榴霰彈從天上打了下去。城上守軍本來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從隱蔽處爬出來向後逃跑,這下子正好被打了個正著,只可惜炮聲過大,哀嚎聲也傳不過來。

數分鐘過後,炮擊停歇,硝煙很快散去,城墻垮塌形成的煙塵卻久久未散。

營長韓安少校叫來騎兵連長,剛說了一句“點幾個兵,問問他們投不投降……”就有一陣風吹來,煙塵稍散,露出空無一人的城頭,於是幹脆道:“還勸降個屁,直接攻過去吧!”

於是命令傳達下去,唐為先少尉便帶著自己的排,護送著幾個工兵,把梯子搭到了城頭上去。他們迅速順梯子爬了上去,用步槍清理掉一隊剛上城的元兵,然後發出信號,指引更多友軍前來。

城關內尚有不少元兵幸存,此時就有一些回過神來,試圖奪回城墻。在他們看來,登城的東海兵不過數十人,尚有挽回的余地,然而他們在安逸的大定府生活太久了,並不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什麽。

“都打起精神來……看那邊!”

唐為先一拉槍栓,上了一顆新子彈,瞄準北邊一隊正在向南邊城墻奔來的元兵中的一個,扣響了扳機。目標應聲而倒。然後一拉槍栓,又是一發。

旁邊的東海兵也如法炮制,用手中的栓動步槍快速清理著城下的目標,雖然只有幾十人,但好幾倍的元兵都無法接近。相比之下,他們更大的麻煩不如說是在破損的城墻上找個落腳的位置。

這些元兵大多是新近才從鄉下征召起來的,平時連火槍都見不了幾把,更別說精準快速的先進步槍了。最初的氣血很快被消耗一空,殘余的兵員向後逃去,軍官別說彈壓,自己都帶頭逃跑了。

隨著更多的東海步兵登上城墻,這座河源關的歸屬也就大局已定了。

……

5月29日,大定城中。

遼朝時期,大定城內外民族隔離,外城居住漢民,內城居住契丹人和奚人。金興代遼後,把後兩者也趕到了外城去,內城專供女真人居住。蒙古興起後,內城又遭換血,蒙古統治者住了進去,不過這次女真人不是被趕到外城去,而是被外來者和鄰居一起給瓜分了。

但是之後蒙古人的操作有些意思,忽必烈曾下令“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裏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八種,生長漢地,同漢人”,把一系列定居沾染漢俗的少數民族都劃進了漢人成分裏,而不會漢話、保持著遊牧習俗的契丹人則被吸收入蒙古諸部之中(實際上“蒙古”本來就是個聚眾而成的概念)。因為這個策略,一度昌盛的契丹族分成兩部分,分別融入了漢族和蒙古族中去,其余民族也多半如此,完成了一次典型的民族融合。

大定府經過幾十年安靖,秩序已經恢復。往日間,外城熱鬧無比,畢竟是草原上除了開平以外最大的漢民聚居地,有著難得的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許多草原商人會來此收售貨物,許多權貴也會來此找找樂子。但是今日,這座大城卻坊坊戶戶緊閉,大街上清凈無人,一副大難臨頭的樣子。也難怪,混世魔王東海軍已經在河源關和冷山關出現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