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征服大漠

1275年。

第四野戰旅在攻占臨潢府後,稍作休整,又繼續西進,沿著潢水(西拉木倫河)河谷穿過了大興安嶺,來到了西側的大草原上,在潢水源頭處建立了“潢源營地”。

潢源營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不但處於東西草原間的交通要道上,還是漠南漠北的分界處。

自古以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愛恨情仇便是中原對外戰爭的主要戲份。而談到對北的戰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巨大的自然地貌——戈壁。

戈壁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化地區之一,南抵黃河和青藏高原,西至天山,東部接近大興安嶺,幾乎堵住了傳統漢地的大半個西北部。

這麽一片巨大的沙漠,對古代的軍事地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好處來說,這片大漠限制了遊牧民族的生存,減輕了漢地的軍事壓力,只需要重點防守幾處關鍵地區即可,避開了四面皆敵的局面。但從壞處來說,這片荒蕪之地又限制了中原王朝向北主動出擊,每次把敵人趕出漠南,他們又就逃回漠北,百年後又有一支強悍部落崛起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且這茫茫大漠雖然令人望而卻步,但也不是真的絕地,每每都有豪雄率領部民自戈壁之中突然冒出來,打中原軍隊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中原王朝才經常會修建橫亙整個北方的萬裏長城,以防備這些概率很低但不可不防的突然襲擊。

由於戈壁的存在,可以把茫茫北地分為漠南、漠北兩部分。漠南就是後世的內蒙古,水草豐美,人口和牲畜承載力都較高;漠北則大致是外蒙及以北(有沒有這個“及”都差不多,再北就真沒幾個人了),生存環境惡劣,即使是21世紀都只有三百萬人口,古代就不用說了,但這種苦寒之地也往往能出最堅韌的戰士。

自古以來,征服漠南相對容易,只要培養一支強軍,以漢地的資源為依托,很容易就能在距離較近環境也較好的漠南草原上站住腳跟。但想征服漠北就難如登天了——因為這真的是在“登天”,以百萬民夫為十萬軍隊運輸補給,這十萬軍隊裏又有九萬還是要用來運糧草,真正作戰的也就一萬而已,仿佛壘人梯一樣壘到天上去,稍微出了點紕漏就全軍崩潰,即使成功也沒法在漠北建立長期統治。

雖然艱難,但是東海人想達成控制草原大漠進而恢復晉陜水土的目標,這個漠北是非得控制不可了。但一口也吃不成個胖子,不能好高騖遠,先從漠南搞起吧。

之前說戈壁“東部接近大興安嶺”,這個接近點,就是潢源營地附近了。自潢源營地再往西一百多公裏,就是戈壁沙漠,所以這一線就是漠南漠北的分界線。傳統來說,雖然大漠之中也有通行的途徑,但一般人沒事不會去裏面折磨自己,北上南下都是沿著東邊這一百公裏的草原地帶行進的。也就是說,只要控制住了潢源營地附近,就是控制住了漠南漠北交通的大門。

當然,光有這麽個孤零零的營地,也沒法堵住上百公裏的廣闊地域。所幸之前的蒙元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在潢源營地西南一百公裏處經營了開平、桓州二城,前者位於燕山北麓,後者接近大漠邊緣,一右一左卡住了漠南水草豐美之地的大門。開平城之前已經被東海軍攻占,桓州尚有元軍盤踞,只要再把這個問題解決,三個要點相互配合,就能相對穩固地控制這處咽喉之地了。

因此,六月份,東海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燕山旅的兩個營自開平向桓州進發,吸引元軍的正面,另一邊,四野自潢源營地出發,一野自隆興府柔遠城(後世張家口張北縣,當年蒙古興起的關鍵一戰野狐嶺大戰就是發生在此地)出發,包抄了桓州的後路,打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殲滅戰。

大戰之時,綠草茵茵,黃沙漫漫,金戈鐵馬,鑼鼓喧天,槍炮齊鳴,聲震千裏,鐵騎縱橫,風雲攪動,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丟盔卸甲,追亡逐北,周近部族無不震撼臣服。

現在東海軍有能力占領漠南——事實上已經占領了一半——但離占領漠北還差得遠。想要占領漠北,完成“征服草原”的宏偉目標,所需要的不僅是軍事行動,還有政治行動——必須控制足夠數量的遊牧部落,然後通過他們去占領漠北。

這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工作,需要把草原上的部落一個個找出來,將其打服、冊封頭人、編戶齊民、征血稅……如果換了一個傳統王朝來,這個工作可能需要幾十上百年甚至永遠也做不成,但所幸,東海人有不少捷徑可取。

7月1日,遙遠的北方,闊連海子。

“闊連海子”也即後世呼倫湖,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與黑龍江水系相連,周邊水草豐美,是歷史上眾多遊牧民族的發祥地。縱觀歷史,可以看出這些遊牧民族有一個逆時針的遷徙趨勢——發源於東北深山老林,然後向西遷徙到條件較好的呼倫草原,再向南進入更好的漠南草原,這一過程個體戰鬥力不斷削減,但族群逐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