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一、擁有下列四座城市之一:……(第2/3頁)

燕灤鐵路到了燕京,又分成兩道,一道向西北居庸關的方向修去,另一道向西南保定郡的方向修去。按計劃,鐵路將向南一直修到黃河北岸去,既是打通南北交通,將燕趙幾處重鎮連接起來,便利民間交流,又是便於太行山沿線的軍事調動,隨時應對元軍的任何動作,掌握出擊的主動權。過去一年多來,東海同盟軍出動得不多,軍費和兵力的相當一部分都用來修建鐵路了。

這道道鐵路的延伸,不僅彰顯了國家強大的工業實力,也把國土牢牢地連接到了一起。華夏大地上,一種前所未有的統治網絡正在沿著它們一點點地鋪開,影響深遠。

又過了一陣子,鄭紹明等人抵達了燕京新城。

當初雙城大戰,東海軍以雷霆之勢摧破乃顏的援軍並攻占了燕京舊城,之後新城也魂飛魄散,不戰而下。因此這座大型棱堡群的設施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事後東海人覺得還不錯,就進駐了進去,在裏面設置了一個“燕地軍管司令部”。如今燕京即將結束軍管進入正常行政,司令部的牌子也換成了“燕京行政府”。之前商務部的黃鶴已經被派來組織燕京的領導班子,今天收到電報後就在新城門口迎著,將鄭紹明他們熱情地接了進去。

鄭紹明看著新城棱角分明的石墻,感慨道:“沒想到這新城修得還真挺規整的,元人有一套啊。”

不知道是不是職業習慣,黃鶴當即就誇贊起來:“嗯,那是,當初蒙古人弄了不少色目人在燕京,其中有不少精於幾何數學的,還教了不少當地學生出來。再從我們這邊偷師些建築學理念,設計方面就相當夠用了。他們還有不少技藝精湛的漢人工匠,配合上先進的設計理念,自然就修建得有模有樣。首席你看這雙層結構……”

眼看他講個沒完,鄭紹明趕緊擺擺手:“得了得了,你再推銷,我也買不起。等你在這兒好好維護著,以後可以做個名勝古跡什麽的。”

他們在堡內七拐八拐地走著,最後登上了城內高處,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放眼望去盡是大好原野和農田。

鄭紹明轉著看了一圈,頻頻點頭,又對黃鶴問道:“我聽說,你的規劃都做到五環了?”

黃鶴打了個哈哈:“規劃當然得全面著做。眼下也就能把一二環搞搞。其實規劃倒是好做,這一大片全是平原,橫平豎直往上畫就行了。關鍵是供水問題得搞好,既不能旱季渴著,又不能雨季澇了,我準備在城區裏規劃幾條水路,再修一系列的大小水庫蓄水。其實之前元國就做過這方面的規劃,倒也省事了。”

鄭紹明點點頭,看了看四下無人,才小聲說道:“說起來,他們本應該是定都在這兒的,自然得好好規劃。現在倒是方便我們了。”

黃鶴笑了笑,又搖了搖頭:“城的問題怎麽都好說,但人的問題可不好辦。這燕京,畢竟已經離開太久了啊。嘿,知道麽,我在這邊雇的好些人,說起漢話來都是主賓謂結構的呢。”

鄭紹明一時沉默了下來。

燕京城不在中原王朝治下已經數百年了,雖說人口仍然以漢民為主,大部分人也固執地堅守著傳統習俗,但畢竟這麽長時間,還是不免地浸潤了一些胡俗。當年金末人口銳減,蒙古人占據統治地位,這胡化的程度更是進一步加深。不少人為了生存上進,主動學起了蒙古習俗,甚至語法都因此而改變。比如說見到漂亮的女子,不說“竟有這般漂亮的女人”而說“竟這般漂亮的女人的有”。外來詞匯更是被大量吸收入方言中,比如後世北京話裏的“海子”“胡同”就是來源於蒙古語。

歷史上,要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將元國逐於漠北,采取了一系列重新漢化的政策,規定標準語法、往北地移民、科舉分設南北榜鼓勵北方人讀書,才逆轉了這胡化的趨勢。而現在,這個擔子就落到東海人和他們即將升級而成的新國度身上了。

過了一會兒,鄭紹明才開口道:“所以,我們才要設立燕京,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開發。只有這樣,才能用強盛的文明去覆蓋過去的野蠻啊!”

明朝燕地能再漢化,除了朱元璋的那些舉措,更重要的是後來朱棣靖難,遷都北京,重啟大運河進行南北漕運。雖說這個舉措可能有許多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考慮,也不免勞民傷財有缺陷,留下了不少隱患,甚至後來明朝的滅亡也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首都太靠邊境了。但客觀上來看,定都北京使得南方的財富、士人和文化遠遠不斷地運往北方,在數百年間重塑了北方的文化,使得南北國人重新融為一體。

現在全體大會決定將燕京作為一個重點城市進行開發,除了它臨近前線、便於指揮支援的好處,更多的就是這個“洗文化”的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