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維新(第2/2頁)

所以,他主要從商業稅入手。一是委托東海商社在江州鄱陽湖口建立稅關,對過往商船征稅。二是宣布鹽業專營,入湖的商船如攜帶了食鹽必須繳納重稅,同時又組建官營的鹽行從外部購入食鹽運回來發售。

關稅鹽稅兩項相加,再算上多少能收到一些的田稅,使得他的總領所每年能獲得三百萬元的財政收入,比起過去算是相當充裕了。不僅如此,他還與各大銀行達成了一攬子協議,可以以關稅、鹽業兩項收入為抵押獲得貸款,額度充沛,隨用隨貸。

有了財政支持後,就能做些事情了。

維新其二,便是興辦工業。

近年來東學南漸,許多南宋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工業的重要性,而之前的戰爭更證明了這一點。文天祥耳聞目染,自然懂得,只是工業是個龐大的體系,不可能說興就興,但好在他也不求立刻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只求速成見效就行了。

他所關注的重點是軍事工業,尤其是槍炮制造和造船業兩項。

造船業方面,本來隆興府就有不弱的基礎,能夠制造強悍的大戰船,能從外部引入的改進不多——木頭的部分,華夏國造船業的水平也高不到哪裏去,鋼鐵的部分,又不賣給你,就算賣給你你也玩不轉。文天祥促使的,主要是增大規模、自主生產人力螺旋槳動力系統,並設計一款更適合內河戰場的平底厚殼戰船。

而在槍炮制造方面,動作就比較大了。

他請來東海工程師,在玉帶河上規劃了一片工業區,又使用銀行貸款從東海國購置了一批水力機械及建材,建設了一系列工坊——到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機器可以買,但運營工坊所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去哪裏買?

文氏幕府中人幾乎全都是儒生出身,哪裏有運營這麽復雜一個工業體的能力?

沒辦法,文天祥只能將各工坊分包給手下們,由他們各自募人組織生產,自己只抓核心部門——這麽一來鬧出了不少亂子,但出乎意料的是個可行的辦法。

東海商社出口給他們的機械都比較原始,生產率很低,但分工程度不高,對他們反倒是個優點。這些士紳豪強每人背後都有個大家族,族裏總能找到幾個經商的,順著尋過去招募一些工匠、學徒過來,再偶爾聘請東海工程師過來指導指導,還真磕磕絆絆開起來了。

最後這個“玉帶河工業區”,與其說是分工復雜、產業鏈長的真正工業區,不如說是許多家工坊的聚合體,每家工坊各自采購原料、打制器械,最後再賣給幕府。幕府只親自掌握一些核心部門,比如源頭的煉鐵和最後的質檢兩項。

到現在,玉帶河兩岸已經集中了數千工匠,上萬學徒和雜工,年產前膛槍萬把以上。並且引入了華夏技術,具備了生產150mm巨炮的能力。

維新其三,便是整編新軍。

當初南宋朝廷建立的新軍編制到現在看來也不落伍,無需大改,問題在軍隊的歸屬權上。四年前,江西軍隊有邊居誼帶領的新軍、文天祥等士紳組織的團練軍和江西地方的舊式軍隊等等,編制和所屬關系都混亂無比。

在文天祥組織下,幕府將這些軍隊去蕪存菁,又分成中江軍和州軍兩級。中江軍是幕府直屬軍隊,由各地優選兵將組成,幕府親自發軍餉,訓練充足,裝備較精良。而州軍是地方軍隊,由各州自募,訓練相對少一些,支出也少,主要負責保衛地方、維持治安,並為中江軍提供後備兵員。

中江軍的編制結構仿照夏軍編成36個營,以步兵營為最多,每營下設四個線列步兵連和一個輕步兵連,又有若幹炮兵營、騎兵營、水兵營,總計約兩萬人。這一數量相比舊軍來說不算多,但是軍餉給得足,又要大量裝備槍炮戰艦,平時訓練又得不斷打槍放炮,可謂花錢如流水,總領所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用來養這支軍隊了。

三管齊下,四年維新過後,文氏幕府的實力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