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鑿空 一 太和旅

華夏三年,7月7日,安西省,北庭郡,金滿縣。

金滿城南有一大片軍營,新到的後勤營的物資就卸在了營地中央的一處貨場裏。

周安寧大尉帶了幾個兵,從一堆箱子裏隨意挑了幾個,搬到了一旁的靶場中,然後把箱子打開,露出裏面黃澄澄的金屬殼子彈。

周安寧隨意從中揀出一枚,拿在手裏端詳了起來。

這枚子彈與之前常見的12-65直筒彈殼一眼看去就有明顯不同,彈頭直徑要顯著小了許多,彈殼上部有一個明顯的縮頸,看上去如同一個小瓶子一樣。此彈是新銳的8.6mm子彈,成本相比舊子彈要高一截,當初因此而落選,直到現在產量也不大。但它的彈道性能要好上許多,而且重量也減輕了不少——後一點在補給困難的安西省猶為重要,能省一點負重意義都很大,所以新子彈和配套槍械在當地駐軍中優先換裝了。

周安寧反復挑了幾枚,翻來覆去看了看,都沒看出什麽問題,就把它們交給身邊的士兵:“打幾梭子試試。”

士兵們從配套的箱子裏翻出一些鋼制彈夾,把新子彈五發一組裝到了彈夾上,然後就解下背上的20式步槍“長矢”,拉開槍栓,把彈夾按進了彈倉裏。

長矢是之前廣受好評的精確步槍“天狼”的量產版,槍管規格一致,都是8.6mm口徑,長750mm,但造型回歸了傳統的長木托步槍風格,取消了瞄準鏡,工藝要求也略微放寬,成本更省,更適合大批量裝備。

雖然精確度不如天狼,但換了新子彈的長矢還是比之前的12mm步槍強上許多,士兵們熟練地對著百米外的靶子打過去,著彈點明顯密集在靶心附近,效果很好。

“不錯。”周安寧點點頭,“再抽檢兩批,這些子彈就可以驗收了。”

他在心裏盤算著,加上新到的這批,太和旅庫存的8.6mm彈藥就達到了一百萬發,人均三百多發,足夠大幹一場了。

“只要鑿空行動完成,怎麽也能升到少校了……”周安寧喃喃道。

隨著地盤擴大,國公會一方面在治理新得國土,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也著眼全球,為未來的大戰略做規劃。

向西擴張,就是未來的大戰略之一,將陸地疆土西擴至自然條件適宜的太和地區,為華夏文明擴張生存空間,可謂千年大計。

這一戰略要依賴於向西鋪設的鐵路,但也不能坐等鐵路鋪設什麽事也不幹。去年,在海軍向西派出探險艦隊的同時,陸軍也制定了“鑿空計劃”,準備派一支部隊進入西域,打通西行的通路,探索沿途情報,並在太和地區建立一個據點,與海軍在黑海匯合。

這個計劃相當狂妄,也相當冒險。

根據樞密院參謀們的推演結果,以華夏軍的強大火力,擊敗沿途的敵軍並不難。但變數在於人心。派出這樣一支軍隊,遠離家鄉,四面皆敵,孤立無援,想保持軍心不墮是很困難的。所以,樞密院就從軍中挑了一批資歷老但軍銜職級卡住不動的軍官出來,讓他們自願報名,參加這個鑿空行動——資歷老,意味著在本土有家有業,且受過長年思想教育,立場堅定;晉升受阻,意味著他們立功心切,有動力完成這個任務。

幸運的是,華夏元年的大戰之中,許多部隊還沒怎麽發力敵人就倒下了,一大批軍官都沒撈到軍功,也就升不上去。計劃一出,當即就有不少人報名。

人倒是夠了,但遠征補給不易,又不可能真的一股腦派太多人過去,不然吃飯都是個問題。所以樞密院思前想後,做了一堆預案和研討,決定就只派一個三千人的旅過去,從報名軍官中篩選了一部分出來,又抽調了一批有意願也符合條件的士兵,組建了這個第209旅“太和”。

去年,太和旅就部署到了北庭郡,一邊熟悉當地氣候一邊操練,一邊等待後續裝備物資的到達。國公會對這個項目期待很大,特批了一筆預算,樞密院毫不吝嗇,撥給他們一大批新銳武器,其中不但有新式步槍,還有許多大小火炮。

火炮雖然要馬匹牽引,占據了補給份額,但換個角度看,火力強了就相當於節省了人員,也就變相省了補給,越多越劃算。

即便是炮彈橫飛的當下,占據了華夏軍物資需求大頭的仍然是食品。畢竟一個旅的人一天就要吃三噸糧,換成88炮彈可是有四百多發了,一場戰役都未必能打這麽多。一門一噸的炮,換成等重的糧食,也不過是一個排一個月的口糧,能發揮出的火力卻不弱於一個排。只要行軍超過一個月,帶一門炮就賺了,而實際上,他們的預定征程遠不止一個月。

所以,太和旅歸類為機動旅,重裝備卻不亞於一般的重裝旅,幾乎堪稱軍中之首了。甚至可以說,從太和旅開始,華夏軍的編制思想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先有人再分配裝備,而是有了裝備,再思考編制多少人進去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