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出路(第2/2頁)

他看了一會兒,突然表情緩和起來,似乎是想到了什麽,眼神也開始有光:“福建,外宗正司……對了!”

他一拍掌,坐回席中,聲音高亢地說道:“是個出路,我們就去福建!”

“啊?”劉洙愣了,聲音帶點結巴地問道:“制置,為,為何啊?”

文天祥笑道:“福、泉有兩個外宗正司在,多有宗室。據有福建,一旦臨安有變,官家不幸,我等便可擇忠孝宗室擁立之,社稷有繼。”

劉洙長大了嘴巴,好一會兒才喃喃道:“原來如此。”

苗再成也說道:“確實是正道。”

文天祥擺了擺手:“就是這般。如今大軍匯聚信州,正好可以向南,自分水關入閩。此外還有其余部隊和家眷,可再走一路,從南邊的梅嶺入閩。數萬人的大挪移,事務繁重,稍後你們就去把眾幕僚召集起來,商議個章程出來,先走精兵,再走隨員,又有誰誰殿後把守,雲雲。”

然後,他神情一變,黯然嘆道:“湖口那邊,也只能辛苦邊將軍多支持些時日了。”

劉洙和苗再成各嘆一口氣,起身告辭,準備研究這個撤退計劃去了。

這個計劃聲勢浩大,涉及的人員和物資流動極多,而且幾乎要將過去的成果全部拋棄,在幕僚之中也爭議巨大,不像是短時間能拿出個成果的樣子。

可是沒想到,就在一天後,又一份來自於湖口的急報抵達。信中的內容令諸人大驚失色——昨日還被牢牢堵在防線前的夏軍突然大顯神威,一連攻破三道防線,已經逼到山口附近了。這才讓幕府真正認識到預想的失敗並不遙遠,將入閩作為生死存亡的要務抓了起來。

而時間甚至比他們最壞的預想還要緊迫。

12月22日,夏軍奪取了石鐘山要塞的後方山口。

12月24日,除夕,夏軍攻入石鐘山要塞,守將邊居誼被擒。

12月25日,陰歷新年的第一天,夏軍的艦隊便浩浩蕩蕩進入鄱陽湖,直逼隆興府。所到之處,中江軍皆非一合之敵。

急報如雪片般從各地飛到信州,文天祥的入閩決定也從空想越來越變成了當務之急,文氏幕府眾人再也坐不住,匆匆安排軍民向福建轉移。

在派了一個營的先頭部隊入閩後,文天祥親率一個約三千人的旅,入武夷山,經分水關進入了福建的崇安縣。這一路上山路眾多,險要處還有關隘,若是外人前來,不知得費多少功夫。所幸把守這條路仍是宋軍,文天祥他們一路走來不但不用闖關,還能隨時取得補給和向導,前進速度竟不慢。

崇安縣中有崇陽溪流過,此水是閩江水系的一部分,在全境遍布山嶺的福建,這條水系是難得的天然交通通路。文天祥等人順水南下,經建寧府,抵達了閩中樞紐南劍州(南平)。

南劍州地處群山之中,外界難以接觸,同時又有許多水路連接其它地方,不至於被完全困死。而且當地又有不少耕地和人口,可以倚為根基,所以文氏幕府便打算將其作為新的根據地重點經營。

文天祥抵達此地後,將大部分兵力留下來布置防務,又率領一營精兵沿閩江輕裝東進,最終在新一年的1月21日抵達了福建重鎮福州。

而此時,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了。

在江北,夏軍四路齊出,盡取江北州縣,所到之處幾乎沒遇到什麽抵抗。

在江南,夏軍在鎮江登陸,取了建康(南京),又與上海、臨安的駐軍配合,從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開始,逐步收取江南的其它州縣。在此之前,臨安的小皇帝趙昰發布了退位詔書,要求治下子民無條件投降。江南早已被華夏國深度滲透,夏軍拿著這份詔書去接收城池,當地人完全沒什麽抵抗意志,所到之處幾乎傳檄而定。

當然,趙宋傳承這麽多年,總歸還是有一些忠臣義士的。不過,在之前臨安內鬥的時候,張世傑就率軍在安吉州(湖州)打出了真正忠君愛國的旗號,忠臣義士早就匯聚到他旗下了,能留在各縣組織抵抗的幾乎沒有。

也是因此,張世傑占據的安吉州成了夏軍唯一的阻礙,不過也不是大阻礙。他在安吉州經營時間尚短,沒法修建完備的工事,僅僅面對夏軍的幾個營就感覺到實力不支,開始向徽州撤退。而鄱陽湖一帶已經被夏軍控制,即便張世傑到了徽州,也只能繼續向南,在山區之中躲避。

在長江中遊,夏軍也從武漢郡兩路出擊,一路向南攻略湖南,一路向東攻占了興國軍、蘄州等被中江軍占據的要地。

到了現在,宋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所有重點地區和軍事設施。接下來,夏軍所面對的與其說是軍事問題,不如說是部隊的行軍問題了。

而在這個背景下,撤退到福建的文天祥成了真正的孤軍,也成了趙宋最後的骨血……如果真能算“趙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