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諸事纏身(第2/3頁)

這麽大的工程,得花錢。

很多很多錢!

如果要一次性拿出來,就是把張楚和烏潛淵哥倆一塊兒打包賣了,他們也拿不出來。

但細水長流,按月支付工程款的話,北平盟支撐得住!

以前太平會只占據了北飲郡一地,每個月的純收入都在十萬兩以上。

而現在的北平盟,麾下有玄北州四郡之地,外加西涼兩郡、燕北州兩郡,攏共八郡之地,正好一州!

粗略的計算,北平盟每個月的進項,也在一百萬左右!

而真實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因為以北平盟的體量,已經不需要底下的弟兄,掄著刀子出去搶生意。

會有很多人,哭著喊著、追著趕著,求北平盟和他們一起做生意……

更重要是,以前的太平會還要給太白府上貢。

現在的北平盟,還需要給誰上貢?

給州府?

閻守拙怕是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說個不好聽的,就北平盟這個體量,要是遇到什麽大洪水、大旱,張楚只要一腦抽,就能揭竿而起席卷燕西北三州!!

當然,張楚不會腦抽!

但這種事,從來都不看你願不願意,只看你能不能!

閻守拙身為一方封疆大吏,只要不犯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需要來賺這種殺頭錢?

真當州府派來的那三萬大軍,是來保護張楚的?

而張楚之所以大興土木,不惜投入北平盟未來十個月的大部分收入來修建這一座永久性防禦工事,既不是吃飽了撐的,也不是錢多得燒得慌。

他是經過了諸多考量後,拍板決定的。

這個時代,因為時常有土匪山賊作亂,以及戰亂防禦敵人等等,所有的城池都築有又高又厚的城墻,庇護城內的平民百姓。

而城墻的高大、厚實程度,也常常作為評價一座城池規模大小的重要參考標準。

比方說當初太平會興建太平鎮的時候,就是先建的城墻。

而張楚所規劃的這座防禦工事,建成後會將整座狗頭山包圍起來!

也就是說,等到這個防禦圈建成,狗頭山上隨處都可以修建房屋!

這是什麽?

一座巨大的山城!

當初張楚修建太平鎮的時候,只是為了安置他從錦天府遷出來的兩萬多四聯幫幫眾家眷,後來因為要接收現烏潛淵遷來的一萬五千人,又擴大的了一些,但因為山腰之上地勢限制,再怎麽擴張也就那麽大了。

到後來,太平會制霸北飲郡,大量的人口湧進太平鎮,原本就顯得有幾分不寬敞的太平鎮,慢慢的就變得逼仄了。

那每日進出鎮門的人龍,都要排到天黑!

而現在太平會晉升為北平盟,統禦一州江湖,太平鎮自然也就成為玄北州州府之外的另一個經濟中心。

屆時,太平鎮的人流、物流,只怕要翻好幾倍!

所以,太平鎮擴張成“太平市”,勢在必行!

當然,張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全是有去無回……

這裏就不得不再重點介紹一下他前世的身份……我,張楚,房開之子!

……

張楚回歸太平鎮的第三天。

一直留在玄北州壓根就沒回西涼州、燕北州的武士樓謝君行、謝嘯青父子,石氏石一昊、石一天、石一龍三兄弟,聯袂上太平鎮。

五人與張楚、烏潛淵一起,進行了北平盟第一次全體高層會議。

北平盟的高層職位,乃是在武士樓和石氏決定加入北平盟之前,就已經商量好的。

張楚出任北平盟盟主。

烏潛淵出任北平盟軍師……正式的稱呼,是大護法。

謝君行出任北平盟大長老。

石一龍出任北平盟二長老。

而這一次會議,商量的加盟的模式。

行過一整天的切商、博弈。

最終謝君行決議將武士樓徹底並入北平盟,武士樓精銳的人馬一分為二,一半調遣回狗頭山總舵聽用,另一半留手西涼州分堂,而謝君行本人,先坐鎮西涼分堂,助西涼分舵舵主謝嘯青穩定局面,待謝嘯青晉升七品後,再回總舵坐鎮,執掌北平盟賞罰。

而石氏,因為石氏乃是地方強豪,樹大根深,支脈甚多,張楚與石一昊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都無法平衡各方利益,最後只能無奈的退而求其次,石氏采取與北平盟全面合作的方式,加盟北平盟。

石氏的所有地盤,北平盟皆可入駐,石時所有的生意,也可以交由北平盟與石氏共同經營,作為交換,石一天將出任北平盟燕北州分堂堂主,而石一昊以後則坐鎮狗頭山總舵,執掌北平盟盟規。

看起來張楚占了大便宜是不是?

空手套白狼吃下了西涼武士樓和石氏這兩大勢力數代人的經營,平白的讓北平盟的勢力像滾雪球一樣膨脹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