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入學(第2/2頁)

說完,張助教擡頭打量,想看看楊雲是什麽反應。

楊雲不想來年才出發,對他來說盡快趕去洛陽見到楊玉環才是正理,去長安參加科舉什麽的暫時不在計劃內。

楊雲道:“在下的解狀,不知幾時能拿到?”

張助教不解地問道:“益州官學的儒家經典是劍南道各州縣官學中最完備的,在這裏學習對你將來參加科舉大有好處……作為地方鄉貢,你以為自己憑何跟長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以及弘文館、崇文館的學子競逐沖脫穎而出?人家苦研經義,徹夜不休,你們這些貢生在做什麽?”

說到這裏,張助教的語氣中充滿輕視。

大唐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經州縣舉薦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歷年科舉,鄉貢高中者寥寥無幾,所以張助教對於楊雲一上來便問解狀之事感到惱火。

楊雲馬上想到外面正在練習馬球的那群鄉貢士子,這會兒益州官學的生徒正在寒窗苦讀,試圖來年科舉得中,只有這些靠裙帶關系拿到鄉貢名額的士子,才不珍惜難得的赴京趕考的機會,沉迷逸樂。

楊雲道:“在下只是想拿到鄉貢的身份後前往洛陽,在那裏繼續學業,怕是不能等來年跟其他人一同往長安。”

張助教用促狹的目光瞄了眼楊雲,覺得這個人很不識相,明明官府把你們的行程安排好了,赴京趕考的路費和吃喝都報銷,卻非要自己上路,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張助教語氣不善:“你現在要應的是常舉進士科,這也就意味著,你至少要在書院安心讀兩個月書,經過博士的詩賦和經義考核,才有資格參加尚書省試。如果你對自己的學問沒信心,可以到後院學堂,那邊有不少專注進士科的生徒,你跟他們一起學習,必有裨益。”

唐朝的進士科考試很不容易。

歷來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考明經科的很多都在三十歲前就能通過尚書省考試,但進士科的五十歲能通過都算是年輕人。

即便進士科的考試很難,但人們還是趨之若鶩,便在於大唐對於進士科考試無比重視,宰相基本都出自進士科,進士及第就像明清兩朝讀書人入翰林院那麽神聖。

楊雲道:“在下知道了。”

張助教撇了撇嘴:“你們這些年輕人,生性跳脫,不知刻苦讀書的重要性,等過個十年八載還不能及第,便知這求學之路不易。勸你早些去後院讀書,這比跟外面那群不學無術的家夥廝混強……行了,這就給你安排住所。”

楊雲笑道:“不必勞煩張助教,在下平時不會住在此處。”

以楊雲現在的情況,肯定無法在官學安心讀書,吃住都在校內,會有諸多不便……他來此最多是混個文憑,平時能見到他人都是奇跡,理所當然地當個“走讀生”。

張助教分外不解:“你不是漢州來的麽?怎的,在成都這邊還有關系?”

楊雲微微笑道:“在下於城內租了個院子住,平日有一些私人瑣事做,無法時刻留在校內。”

張助教不屑地道:“這倒稀罕了,給你住處居然不要……自己在外面找地方住的不是沒見過,但最後還是灰溜溜回來了……居益州,大不易!總之每天入夜官學大門就會上閂,不回來的話只能在外邊住宿,每旬逢一三五點卯,博士逢八而入官學,可別怪老夫未提醒你。”

“多謝張助教提醒。”

楊雲拱手行禮。

張助教再做一些簡單交待,楊雲的入學手續便算完成,然後跟張助教一道出來。

不料之前那群打馬球的士子都在外邊等著,好像要跟楊雲算賬。

“出來了!”

有人大喊一聲,隨即一群人圍了過來。

由於對楊雲不安心學習非常失望,張助教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轉身便走,留下一群人圍著楊雲。如此就算出現打群架的情況,也跟他張助教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