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楊雲的工業革命(第3/3頁)

楊雲的織布工坊開業後,不到半個月時間,倉庫內已經堆滿如山的布料。

“師傅,弄這麽多麻布做什麽?要做很多衣服嗎?”張鏡彥看著堆成小山般的布料,眼睛瞪得大大的。

女孩子都喜歡新衣服,看到布料,就好像是看到一件件新衣,喜不自勝。

楊雲道:“這些都要運回益州去售賣,我還沒跟蜀地商賈談好交易細節,得先運回去一些試試水。”

“應該很好賣。”

張鏡彥覺得,布匹這東西誰都需要,有貨還愁賣麽?

楊雲擔心的卻是,不能把商品集中到一個地區販賣,否則貶值會很嚴重,蜀地看起來廣漠,但只有七八百萬人,其消費能力沒法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楊雲得想辦法把他的商業版圖擴展到大唐全境。

……

……

楊雲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直接帶來的效果就是生產出大量布匹,需要向大唐進行傾銷。

先在蜀地銷售,再通過劉家的商隊,把布料運送到大唐各州府……

有劉家作為商業合作夥伴,利用劉家的渠道和商隊來售出貨物,省去了楊雲從無到有開創一條銷售渠道,只是幾天時間,堆積如山的布匹就減少大半。

最大的原因不是楊雲的布料有多好,也不是因為別人賣節度使府面子,而是因為太過便宜。

蒸汽織布機產出效率非常高,大大節省了人力,更何況楊雲手下的人力基本不值錢,這批布料比市面上布料的價格足足便宜一半,這還是在楊雲已經獲得大量利潤的情況下。

隨即這種新布料就在成都風行起來。

已經進入秋天,眼見快要入冬,即便蜀地位於南方,不是太冷,但每家每戶過年前還是要添置布料。

見到有便宜布料上市,當然要買回去,一方面這時代布匹可以替代錢幣進行消費,另一方面可以裁縫新衣。

眼看第一批布料賣得好,楊雲趕緊擴大生產規模,因為賺來的錢,可以繼續購買生產材料送到美洲。

二號營地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生產原料,幕僚、石材和各種礦石可以原地生產,但糧食卻不能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包括蠶絲、麻類植物纖維等在內的生產原料,也需要在大唐采買。

還有一些相對簡單的生產工具,楊雲不可能分出人工制造,也要從大唐購買,帶回去方便工匠們使用。

楊雲每天在蜀地的進貨,都有幾百貫錢,其中一部分是銷售布匹所得,一部分是錢幣廠新生產出來的“開元通寶”,打量貨物運到節度使府,再送到美洲。

一連多天,不但楊雲處在勞累中,乙丹更是被當作牲口一樣,天天做搬運的工作,楊雲有時候看了都覺得心疼。

但好在乙丹的脾氣好,耐性也不錯,只要能吃飽飯,從來都不著急。

楊雲總算見識了一個可以把糧食變成勞動力的高級機器,乙丹這個有多種用途的“大型器械”,能量來援不是油,只是糧食和水,讓楊雲不用發愁開采和煉油的問題。

但不管怎麽說,以後想發展內燃機的話,還得考慮開采和煉化石油的問題。

南美洲西北部地區石油儲量非常高,只是眼下楊雲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