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我要很多的錢

李澤治下的農民無疑是幸福的。

因為他們現在,他們現在所承擔的賦稅,可以說是自有王朝建立以來最低的。哪怕是大唐最為興盛的時候,他們也不曾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而李澤之所以這麽做,只是因為一個原因,先解決大家的溫飽問題。

讓老百姓吃飽肚子,這是一個朝廷能否穩固的最基本的一個問題。但凡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離垮台也就不遠了。

無農不穩,四個字就很清晰地說明了這一個問題。

能吃飽肚子的農夫,絕對是一個王朝最聽話,最溫順的那一批人。

既然不能搜刮農夫,那李澤只能把主要打到商人的身上了。

現在大唐的商人,絕對是大唐負擔最重的一個階層。商稅,已經從最初的十稅一,上升到了現在的十稅三。

但大唐的商人們不但沒有造反,反而對於李澤掌控下的這個朝堂愈發的擁戴了,為什麽呢?

說來也很簡單,無外乎就是一個等價交換罷了。

其一,李澤極大地提高了商人階層的政治地位。

士農工商,在過去,商人的地位比之農夫還要不如的,對於他們有著諸多的限制,李澤一股腦地廢除了這些東西。單是一條,商人子弟享有與其它人一樣的讀書做官的權利,就讓許多商人們感激涕零。

其二,廣開財源。李澤在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之後,放開了原本由國家控制的許多大宗交易的特權,允許商人加入其中。同時又大力拓展海外貿易,絲綢之路重開,遠航船隊絡繹不絕,這都是屬於暴利行業。

商人交的稅賦看起來其重無比,但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也並不是不能承受。與過去相比,他們的總資產,甚至在逐年穩步的增加。

對於李澤來說,想要收取更多的賦稅,那麽,便需要刺激工商業更加大力的發展才行。

所以明知道有些商人在海外無法無天地行著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李澤也裝作不知道。從內衛的報告之中可以看出來,商人們正在海外不少的地方開疆拓土。他們雇傭大量的退伍軍人抵達海外,在某些地方圈起大片的土地種植甘樜,熬制粗糖,然後再將粗糖運回國內進行精精細加工。在橡膠產業剛剛興起的時個,便又有人在氣候適宜的地方,開始做這門生意。甚至有人已經開始在海外種田了,有些氣候適宜的地方,一年能種上三季,而那些替他們勞作的人,毫無疑問,地位等同於奴隸。

在這個過程之中,自然是充滿著血和淚的。

不過李澤不是菩薩,他現在可顧不上管這些人。對於他來說,這些回到國內的商人,只要是按照國家的要求足額繳納賦稅,另外再拿出一些錢來幫著地方鋪路搭橋建設學堂,那就是大唐的好公民。

任何一個國家,他的原始積累,總是充滿血腥的。

等到我們大唐真正富足安穩之後,我們再來談這些地方的人權吧!

現在李澤關注的大事,一是國內的一統天下的大業。不統一天下,變談不上讓大唐重回世界之巔。

第二,他要給大唐打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吐蕃就必須滅掉,西域必須穩固。北方大漠必須要成為大唐的緩沖區域。

等到做完了這些,李澤才敢說,大唐已經在興盛的道路之上走完了第一步。

由商人來完成對外擴張的第一步,無疑是最省錢的。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

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潤,他們就敢鋌而走險。

有百分之百的利潤,他們敢賭上身家性命。

當利潤達到百分之幾百的時候,他們就敢以身試法。

對於這一點,李澤深有體會。

在國內,不斷地完善律法來約束這些商人,但在大唐的區域之外,這些律法就失去了作用。不是李澤不想來一個長臂管轄,而是他現在需要這些商人用他們的錢,來替大唐完成作為一個國家不方便做的事情。

“李相,武邑商會已經介入了倭國的內戰!”公孫長明將一份內部秘密報告放到了李澤的面前,“他們的目的,是控制石見銀山。就目前來看,他們的目的快要達到了。雙方正在商談,以石見銀山十年的開采權來換取武邑商會的全面支持。”

武邑商會,無疑是現在大唐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商會,因為他們的背後,都是一些顯赫的人物。比方說原來的河中府節度使高雷,原大唐高官王鐸等。這些人不單單有錢,還有官方背景,他們總是能搞到別人搞不到的東西。比方說大唐軍方每年淘汰下來的數量驚人的武器盔甲。

武邑商會是一個圈子。除了這些很早就投奔李澤的人之外,剩下的無一不是李澤掌權之後的新貴,這個圈子不是你有錢便能進入的。像河東柳氏,費盡叭拉地進入到了武邑的商圈,以他們的財力,也無法加入其中。而進入這個圈子意味著什麽,對於長時間處於這個食物鏈頂端的河東柳氏而言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現在,他們正努力地想要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曲線救國。好幾個柳氏的女兒,如今正準備嫁入這個圈子中的某些人。而柳氏的嫡系子弟們,也正準備著娶這個圈子內的某些家人的女兒,相貌不在乎,嫡庶不在意,只要能成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