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4頁)

出了李府大人,唐泛叫住宛平縣丞,似笑非笑:“此案並不復雜,以錢縣丞的聰明才智,未必斷不出來,卻為何非要將我叫過來,難道別有原因?”

宛平縣丞尷尬賠笑:“大人說笑了,要不是大人說破,下官都還不知道有這麽多的內情呢,只怕會冤枉好人!”

實際上李漫賄賂過唐泛,自然也賄賂過宛平縣丞和主簿他們,只不過因為這案子最開始是唐泛接手的,所以錢縣丞他們就是想收,也怕唐泛會將他們捅出去,所以就把唐泛先請過來,看唐泛收不收,如果唐泛收下李漫的賄賂,決定將兇殺改為自殺,有他在頭頂上頂著,錢縣丞他們自然也就收得心安理得了。

唐泛明白這一點,卻也沒有去揭穿他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揭穿錢縣丞的用心,只會讓他惱羞成怒,除此之外別無用處。很多人不會因為你大義凜然地教育一通就幡然悔悟,反倒容易因此記恨你,當清官並不難,難的是當想做事的清官。

所以他僅僅是點到即止,讓他們自己警醒。

隔天一大早,薛冰那頭就派人過來,告訴唐泛,說並沒有從汪廠公那裏打聽到什麽消息。

也就是說,錦衣衛查不出汪直幹嘛要請潘賓吃飯。

他將這個消息轉告給潘賓,後者聽了這個消息,果然愁眉苦臉。

唐泛安慰他:“師兄不必擔心,武安侯府命案間接讓汪直得了利,順天府無心栽柳,說不定他是想表達感謝之意呢?”

潘賓:“你覺得可能嗎?汪直連內閣閣老們都不放在眼裏,哪裏需要請我這種小人物吃飯,這樣罷,要不明晚你與我一道過去,有什麽事也好給我提個醒。”

唐泛:“這不好罷?他請的只有你,我不請而至,只怕會讓他不高興罷?”

潘賓擺擺手:“沒事,到時候你不要以順天府推官的身份,以我師弟的身份,就這麽說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下面是說好的八卦聊天時間,明朝後宮2~

說好繼續聊聊明朝後宮的。

今天不說張氏了,說說另一位奇女子,孫氏,當當當!

孫氏是張氏的兒媳婦,也就是朱棣的孫媳婦。

孫氏的一生很傳奇,百度有很詳細的,不啰嗦,給不知道的朋友簡單概括一下:小孫是某地小官的女兒,因為很漂亮,小時候就進宮了,跟後來的宣宗皇帝青梅竹馬。她本來是被當作未來皇後來培養的,但是當時朱棣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忽然就決定換孫媳婦,於是中途就選了胡氏為太孫妃,而小孫則變成了嬪。

一切傳奇故事要從宣宗登基之後開始,小孫當時是貴妃,她和胡皇後一樣,都沒有兒子,《明史》說她偷偷抱了宮人的兒子,假作自己的兒子,然後宣宗就很高興,而胡皇後因為無子就被廢了。

這完全是扯淡。

首先一個妃子忽然間就冒出一個兒子,朝夕相處的皇帝怎麽可能不知道,皇帝真要被瞞在鼓裏,那這個皇帝就是白癡了,更何況當時的太後還是上次八過的人生贏家張太後呢,一個連國家大事都有決定權的太後,能不知道自己的孫子是怎麽生出來的?

所以唯一的可能性是,小孫抱養宮人的兒子這件事情,皇帝是知道的,不僅知道,還參與了謀劃,順便搞定了老娘那邊,讓張太後也默許了這件事。

後來,宣宗就嗨皮地公開宣布孫貴妃生了兒子,所以立為皇後。

這是真愛啊,能夠讓皇帝做到這個地步的,不是真愛是什麽?

成化皇帝都還沒有弄出個兒子假裝是萬貴妃生的呢!【萬貴妃:我冤啊!白白背了這麽多年的專寵黑鍋,我容易麽!】

當然,從頭到尾,那個莫名其妙因為無子就被廢的胡皇後也很倒黴,但兩人之間,總要有一個贏家,孫貴妃覺得自己跟皇帝才是從小認識的,胡氏才是中途插入的,胡氏也會覺得自己很無辜,身不由己。

這種事情很難分出對錯。

在關於孫氏的記載裏,《明史》基本都是負面的,什麽“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啦,“妃偽辭”啦,雖然沒有直接說她不好,但字字句句都是意有所指,文人殺人不用刀啊。

有些人覺得《明史》是清朝人寫的,對明朝多有詆毀,不能當做參考史料。但我不這麽覺得,因為有一些基本事實是沒法改變的,而一個明辨是非的人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東西。

比如說孫氏,雖然明史對她的評價不怎麽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女人,而且我對她印象並不是那麽壞。

因為在後來土木堡之中,孫氏抱養來的兒子,就是明英宗,那個被瓦剌人抓走的皇帝。英宗被瓦剌抓走後,國家沒了君王亂成一鍋,很多人為了究竟是遷都,還是去把皇帝贖回來,還是另立新君而爭論不休,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於謙挺身而出,保衛了北京,也立了新皇帝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