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白龍”號

在岡山縣、廣島縣和香川縣三縣的交界處,有一個坐落在瀨戶內海中間的島嶼,叫做獄門島。

其實,這座島的正確名稱應該叫北門島,長期以來,島上就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北門島名聲不小。在藤原純友時代,海島附近海盜橫行。凡是通過赤間關進入日本心臟地帶的船只,經常會受到瀨戶內海海盜的騷擾。

這些海盜的勢力雖然此消彼長,各領風騷三五年,但卻始終不曾絕跡,且有著悠久的傳統。尤其是在吉野朝時代,他們的勢力最大。

人們稱這些海盜為伊予海盜,因為他們的巢穴從伊予海岸線一直到燧灘、備後灘的島嶼都有。

由於今天的獄門島是當時通往北方的孔道,因此才被稱為北門島。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江戶時代初期,這座島上有一個身長六尺七寸、名叫五右衛門的高大男子,他在周遊各地時打架滋事,大家就把這座島叫做五右衛門島,卻又在不知不覺中訛傳成獄門島。

究竟北門島跟五右衛門島哪一個才算是正確的呢?我並不清楚,倒是為什麽會以訛傳訛演變成了獄門島,大家的說法似乎都一致。

據說在舊幕府時代,這個島是中國(今天的本州西南地方,包括崗山、廣島、山口、島取、島根五縣)某一諸侯的領地。

島上赤松成林,島民用極為原始的方法捕魚。據說,這些漁夫是海盜的子孫。由於管理這座島的諸侯,把這座島當做他領地裏罪犯的放逐地,於是這裏就漸漸被冠上獄門島這個不祥的稱號了。

誰也說不清楚,在江戶時代的三百年間,到底有多少人被送到這座島上。雖然其中有少部分人被赦免回鄉,但有更多的人老死在這裏,而且,大多數的人都跟海盜的子孫結婚;而少數經赦免回鄉的人,也有些在逗留此島的期間,跟島上女子結合而生下孩子。

明治之後,諸侯雖然取消了放逐制度,但島上居民由於具有強烈的排外心理,再加上受到環境影響,很少跟別的島上居民通婚,因此,住在獄門島上大約三百戶的人家,大致上都是海盜或罪犯的後裔。

那麽,當這座島上有犯罪的事情發生時,警察如何開展偵查呢?曾在瀨戶內海某小島擔任老師的K先生介紹說:

“我住的那座島嶼約有一千多人,彼此之間都有親戚關系,甚至可以說全島就像個大家族,因此,若發生了任何刑事案件,島上居民對案情的說法都會保持一致,外地來的警察到這裏辦案,一點辦法都沒有。比方說東西或錢被偷了,當警察找到嫌疑犯的時候,他們早已經自行和解了。更絕的是,他們會告訴警察說,那東西不是被偷了,而是放在什麽地方忘了……”

在瀨戶內海一般的島嶼都這樣,更何況是充滿海盜後裔、流放罪犯子孫的獄門島!如果在這個島上發生了什麽案子,可以想象警察辦案時有多麽棘手了。

偏偏世事難料,事情就是這麽湊巧,今年這裏發生了案子,而且是個很可怕的案子。

這是一連串有計劃的殺人案件,充滿了妖邪之氣,真是符合獄門島這個可怕的名字。而這一連串的可怕案件,更荒謬到令人覺得像是一場噩夢。

不過,我得在這裏先說清楚:獄門島並不是一座孤島,它不過是瀨戶內海裏的一座小島,再怎麽偏僻,島上仍然有電力,也有郵局,同時,每天還有一班固定的從備中笠岡開來的聯絡船。

事情發生在昭和二十一年九月下旬,一艘三十五噸的聯絡船“白龍”號駛離笠同港口,船艙裏擠滿了乘客。乘客中,有些是有點閑錢的農夫,專程從神島到白石島來吃魚的;另外有些是從其他島嶼到本州販購各種生活物資的漁夫漁婦。瀨戶內海諸島都有豐富的魚貨,就是不產米,因此各島的人都用魚去換米。

在船艙內破舊肮臟的榻榻米上,擠滿了乘客和行李,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除此之外,汗臭味、魚腥味、油漆味、汽油味、瓦斯味,充滿了整個船艙,令人作嘔。所幸這些漁夫和農夫的嗅覺神經都很遲鈍,他們非但不在乎這股氣味,還能和著浪擊船舷的聲音彼此高聲談笑著。

而在船艙靠窗邊的一個角落裏,有個穿毛料日式褲裙,戴著一頂松垮呢帽的男人。

現在連阿貓阿狗都穿西服了,因此,這個穿和眼的人給人一種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感覺。

這人長相平凡,身材短小,皮膚雖曬得黑黑的,卻感覺不出他到底有多健壯。他的衣著比較有特點,在那個年代,還堅持要穿和服的男人,大概是很頑固的吧!

瀨戶內海湛藍清澈,到處都是風景如畫的島嶼,這個男人卻始終靠在窗邊,呆望著窗外,對優美的風景無動於衷,對船艙裏的嘈雜談笑充耳不聞,一雙眼睛朦朦朧朧地帶著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