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矛盾的嫌疑人(第2/5頁)

現場在中野區的一幢舊公寓裏。它是一座兩層樓、有二十個房間的建築物。其中的十八個房間都住了人。被害者的房間在二樓最裏面的210室。發現屍體的人住在隔壁209室,名叫北前真司,是一位25歲的守衛。

被害者是210室的房客,名叫七條由香,大概是兩年前搬進來的。剛住進來的時候,好像是位白領麗人,之後卻沒有在哪家固定的公司工作的跡象。

死者赤身裸體地橫躺在四席半大小的臥室的地板上。經確認,死者生前明顯有做愛的痕跡。室內沒有抵抗或東西被搜過的痕跡。

在四席半的房間裏的衣櫃中,找到了大約十萬塊現金。由此可見,案件也不像是圖財害命。根據檢查,推斷出死亡時間大約是在昨天深夜至今天早晨兩點左右。

“今天早晨9點左右我回到家,發現七條小姐的報紙還插在她家門前的報筒裏。我想她是不是還沒回來呢?但七條小姐房裏傳來了電視的聲音。我覺得奇怪,就叫了她一聲,但沒人回答。試著去推了推門,門卻沒鎖。往裏面一瞧,七條小姐已經死了。”

“就算報紙沒拿,但房間裏有電視的聲音,那不就能說明房間裏有人嗎?”

蒞原問道。

“如果七條小姐在屋裏,她一定會出來取報紙的。人肯定不在的房間裏,卻傳來了電視的聲音,所以我覺得奇怪。”

“七條小姐被害的那天晚上,你在哪裏?”

“我在工作單位。正巧我值夜班,從下午6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我都在單位。上午9點多回到家,注意到隔壁電視的聲音,然後發現了七條小姐的屍體。”

“你跟七條小姐有來往嗎?”

“有的,我們就像鄰居般地常親切地說說話。但也就只是見了面打打招呼的程度。”

“那你還闖進她屋子發現了她的屍體?”

“她曾三四次把我叫到她屋子裏請我喝咖啡。”

“這麽說來,你們之間的關系不就不只是見了面才打打招呼這麽簡單嗎?”

“但鄰裏的交往也就如此了。”

如果發生了殺人案件,首先懷疑屍體的發現者是調查的常情。犯人自己裝成報案人報案,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但發現者有不在場的證明。

初步調查首先從同一棟公寓的住戶開始。住戶共十七人,其中男性十二人,女性五人,全部都是單身。住戶之間基本上不交往。

調查進行到這一步,被害者與發現者之間的關系引起了警察們的注意。

警察們開始調查北前證詞的可靠性。經調查,確實如他所言,案發當晚,從晚上6點到第二早晨8點,他一直在工作場所新宿區新宿的一家酒店裏值班。

但卡上只會記錄職工們到來及離開公司的時間。沒人能證明他在案發時間段內就在酒店。

晚上一般都是兩人一起值班的,但那天晚上,同事突然生病了,沒法調其他人來上班,所以就北前一個人值班。從他工作的地方到犯罪現場,晚上的話往返三十分鐘就足夠了。就算他在犯罪時間段內離開,一個小時也足夠他往返了。北前的不在場證明不成立。

案發現場除了北前跟被害者的指紋,沒有什麽其他明顯的指紋。而且,也沒發現跟犯人有關的遺留物品。

與被害者家鄉的親屬取得了聯系,被害人的父親來東京確認了被害者的屍體。

母親聽到女兒的噩耗後一病不起。這項令人傷心的工作就落到了父親的肩上。

被害人的屍體被交付司法解剖。根據解剖推斷出來的死亡時間,與初步調查的結果大抵一致。

死因為手掐脖子,氣管壓迫,導致窒息也就是扼殺。沒服用過有毒的物品。被害者的下體中還殘留著O型血的男性精液。

北前真司的血型,從其公司厚生課保存的健康診斷資料處得知,也是O型。

至此,警視廳調查一科那須警長也加人了調查,中野署成立了公寓女子殺人案件搜查本部。

3

5月30日,中野署以初期調查和解剖結果為基礎,召開了第一次調查會議。中野署的蒞原報告了被害者的屍體被發現後初期調查的全過程。

“被害者大概兩年前住進犯罪現場中野區的該公寓。老家是福島縣會津若松市,進京前在當地的信用合作社工作。剛來東京的時候,經在東京的朋友介紹在一家超市工作,三個月後離開了那家超市,之後職業不明。來東京前及來東京後,都沒找到固定的異性朋友。”

“同公寓的人之中,除了發現發現者北前真司外,其他人都不熟。”

“從被害人的家中找到了一張銀行存折。上面有被害人來東京後存下的七百多萬塊錢。在物價如此高的東京,一個年輕女孩子能存下七百多萬塊,只能讓我們猜測,她是不是被人包養了或在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