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縷深心(第4/14頁)

說來湊巧,經過望月樓時,正好見到崔都蘭的婢女慕容英,外衣上套著為主人服孝的斬衰,手裏拿著一包豆幹,神色匆匆。

沈周忙招手叫道:“英娘!”慕容英道:“兩位公子是來望月樓吃飯麽?”沈周道:“不是吃飯,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請英娘轉告崔家小娘子。”

他知道貿然說出有人要殺崔都蘭,實在難以取信,又因曹氏卷入其中,不能完全將真相告訴對方,遂道:“我曾聽人預言,崔良中員外有喪子和喪女之相,當然,崔員外已死,崔家小娘子還安然無恙,可見預言是當不得真的。但我懷疑有人要對崔家小娘子不利,請英娘提醒她務必小心。”

慕容英極是驚奇,問道:“沈公子在哪裏聽到的預言?”沈周道:“這個……只是道聽途說罷了。”見對方露出難以置信的狐疑表情,便加重語氣道:“這可不是開玩笑。崔家小娘子現下是崔員外萬貫家產的繼承人,有人虎視眈眈也不足為奇。總之,千萬要小心。”

慕容英大概覺得後一條理由能夠接受,當即釋然而笑,道:“是,多謝公子。”

包拯和沈周這才出城往性善寺而來。南京地靠汴河,官商多走河道。而北城外多是丘陵地帶,人煙寥寥,與南城外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幕、揮汗成雨的繁茂情形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連官道上也幾無行人。

沈周道:“官道有些繞遠,我知道那邊山上一條羊腸小道,不能行車走馬,稍微有點兒偏,但是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包拯道:“那就走小道。”當即離開大道,爬上山坡。

性善寺一帶的山勢不高,卻是林木蔥翠,風景甚佳。墨綠色的山巒遠近高低,層層疊疊,構成了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上山路後不久,便能遠遠見到一座寺廟掩映於綠蔭當中,在一線藍天的映襯下,格外幽深雋秀,那就是有上百年歷史的性善寺了。

忽聽到前面有人語聲。拐過土坎,並不見人。正感詫異之時,兩名年輕男子狼狽地從坡下的樹叢中鉆了出來,居然就是曾在望月樓有過一面之緣的富家公子黃河和他的侍從楊守素。黃河不意在此遇到包拯和沈周,一時愣住。

沈周忙上前招呼,笑道:“看黃兄這副模樣,當是迷路了。”黃河道:“嗯。”

楊守素笑道:“我家公子今日一早出城遊覽,人生地不熟的,胡亂走著,居然不知道怎麽鉆進叢林中了。”

沈周笑道:“黃兄要遊覽名勝,該去南面才對,這北城外就只有一處性善寺,我們正要去那裏。”黃河道:“我生平好佛,不知可否與二位仁兄一起去寺廟拜訪高僧?”

包拯道:“我們是去找人。黃兄既是不認得路,不妨跟我們同行。”黃河道:“甚好,多謝。”

四人便一道往性善寺而來。

幾近寺廟山門時,沈周道:“看見前面那片樹林了麽?那兩棵華蓋最大的樹就是相思樹。”

這兩棵相思樹是一處著名古跡,歷史之源遠流長,遠勝寺廟本身。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康王偃殘暴貪婪,聽說大夫韓憑妻子何氏有傾國之色,便將韓憑下獄,將何氏搶入宮中。不久韓憑含恨自殺,何氏聞訊痛不欲生,跟隨康王遊青陵台時,趁人不備跳台殉夫,在衣帶上留字道:“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要求死後與丈夫合葬。康王見字大怒,道:“寡人偏偏要讓你們生不能同床,死不能同穴。”於是將韓憑和何氏分葬在性善寺一帶。當時這裏是寸草不生的亂墳崗。不久後,奇跡發生了,兩座墳冢的墳頭各長出一棵郁郁蔥蔥的梓樹,彎曲相隨,根枝交錯。亂墳崗也突然生出無數花草,變得生機盎然起來。宋人認為兩棵梓樹是韓憑和何氏的精魂,稱其為“相思樹”,便是性善寺外現存的兩棵梓樹。此典故亦即“相思”一詞的來歷。

也有人稱春秋時的相思樹早已枯死,現存梓樹是唐人所植。然而世人所關注的其實不是相思樹的真偽,而是那淒美的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之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即據此而來。許多紅男綠女趕來性善寺,並非真心拜佛,而是為了到寺外相思樹下一許永結同心的心願。迄今商丘猶有歌謠唱道:

長相思,終難忘。聲聲呼喚在睢陽。青陵台上埋恩愛,相思樹上話淒涼。棒打鴛鴦滔天罪,千秋萬代罵昏王。

黃河和楊守素二人聽聞這段愛情故事,極感新奇,均道:“等拜完神佛,一定要來拜拜這相思樹。”

四人正要斜插走下山路時,忽聽到前面相思樹下傳出“嚶嚶”的女子哭泣聲。剛剛聽完相思樹的故事,便聽到有女子哭泣,未免有些悚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