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死海的海面上,一艘大型汽艇乘風破浪,正朝遠處的布景地直駛而去。船上站著的是舞蹈設計師拉裏·霍華德、化妝師巴特·奧斯汀、發型設計師吉姆·貝茲、錄音師彼得·法布雷、錄音助理艾迪·托瑪森和馬隆·瓦伊達等一行人。清爽的海風迎面撲來,吹得眾人的頭發在風中飄舞。不用說,擔任講解的當然是設計和建造出這座大型浮島布景的美術指導——奧利佛·巴雷特了。

“這可太讓人驚訝了!從近處看,簡直堪比一艘船,像艘大船似的!”拉裏·霍華德一路上贊不絕口。船一靠近這處海面上的宏偉壯觀的布景時,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宛如一座白色的鹽塊壘成的小島。

“也許有一座樓房那麽大吧?死海的管理當局對環保的要求很嚴格,連一艘船下水也很難得到許可。我們原想在岸邊搭建這座布景,但是根本批不下來。不得已,後來只好改為搭建在海面上,好容易才得到他們的準許。布景的材料絕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運來的,只是在海上組裝成的而已。”

“那些鹽的結晶是怎麽制作出來的?”

“我們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在美國做好之後運來的幾乎都是增強復合纖維,粘合部分的材料使用的是特殊橡膠,在這裏補充制造時使用的是石膏。而頂上聳立著的那根是金屬制成的。”

“那是一把劍嗎?”拉裏·霍華德向這位設計者問道。

“是的。那是劇情進入高潮時,用來承接上帝發怒後發出的雷電的道具。因此,我還在劍底下安裝了一台很大的變壓器,還有蓄電池和放電裝置,從劍尖放出電流來。”

“噢!”巴特·奧斯汀佩服地感嘆道。

“整座布景是浮在水面的嗎?體積如此龐大,完全看不出是漂浮著的,簡直就像一座小島。”吉姆·貝茲說。

“陽台那部分看起來像是石頭造的,裏頭使用鋼筋了吧?”

“用了可不少。為了在陽台上空使用自動攝影機移動拍攝,我還拉了一些鋼絲繩。雖然沒有仔細計算過,但可能使用的鋼筋總共得有好幾十噸吧。如果不是在死海上,它早就沉了。”

“這座陽台實在太大,看起來太壯觀了!有了它,影片的档次馬上就不同了。”

“聽到你的誇獎,我太高興了,巴特。噢,碼頭在後面。”巴雷特駕船繞到後面。於是剛才還在身後的,帶著四座尖塔的清真寺,又正好面對著他們的視野。

“這座布景可太棒了!奧利佛,絕對不比那座清真寺差。”拉裏說。

“謝謝誇獎,拉裏。喂,巴特,小心你腳底下。”

“奧利佛,你是怎麽讓它停在這裏的?只是浮著而已嗎?我看風挺大的啊。”吉姆說。

“下面拴著錨呢,而且底下還拉了根繩子,把布景和那座清真寺捆在一起了。黃棟屋子的墻上正好釘著個很合適的套環,也許是用來拴駱駝用的吧。我把繩子綁在套環上了。大致上風都是從清真寺方向刮過來的,布景總是往這邊,也就是往清真寺相反的方向漂。但是已經可以放心了,因為布景已經和清真寺綁在一起,一點也不會動了。高速公路是從清真寺的後頭經過的,所以拉根繩子並不影響車輛的通行。”

“嗯,原來是這樣。玲王奈他們已經在這裏排練過了嗎?”拉裏·霍華德問。

“已經排練過上百次了。今天還排練過呢。她說已經隨時可以開拍了。”

“那太好了。噢,這個不錯,舞台上還鋪了層塑膠呢。”

“照明也很完美,從各個角度都能打出光線來。兩台噴霧機分別安裝在舞台的兩側,還備有四台大型發電機組,已經安放在船底位置上了。”

“這麽重的家夥居然還能浮起來,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如果放在其他湖裏,早就該沉下去了。”

拉裏·霍華德站在死海陽台的中間,咚咚地踩了兩腳舞台,接著兩手一攤,旋轉了一圈說道:“這可真不錯,站在這個布景上,連我這個老頭都想跳起舞來,實在做得太好了!”

“一點都不感覺搖晃。”吉姆說。

“因為體積太大了吧?我看大小趕得上小型豪華客輪了。而且,除了那把劍的放電裝置外,重心全都在下面,在水裏頭。就算電影裏那頭‘金剛’使勁在上頭翻跟鬥,只要它停下來,布景馬上就會恢復原狀。”

“你是說翻跟鬥也不怕?”

“只有金剛才有那麽大的力氣。這個布景就像金字塔一樣,底部做得特別大,我敢用自己的腦袋打賭,保證絕不可能顛覆過去。而且一般的風浪也不可能晃動它。即使有時候風刮得大,使用帶三腳架的攝影機完全也能拍攝,絕不會再有拍《大白鯊》時出現的麻煩。”奧利佛說。

這裏提到的拍攝《大白鯊》時出現的麻煩,是指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從船上追逐大白鯊的鏡頭時發生過的小插曲。他原打算把攝影機的三腳架固定在船上,但攝影師卻堅持自己用手抓住攝影機拍攝。他的理由是,用固定三腳架的方式拍攝的話,觀眾看到的效果容易產生暈船的感覺,結果斯皮爾伯格采納了攝影師的主張,把這個重要鏡頭用手持攝影的方式來拍攝。最後手持拍攝拍出來的畫面反而很穩定,電影也因此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