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1866年的夏天很累人。

我的小說《阿瑪達爾》按照原定時間在6月出版,而那些迂腐又討人厭的批評家發表的評論也一如預期。《雅典娜神廟》雜志那個老邁的樂評人兼書評亨利·喬利就寫道:“我們很不樂意如此評論一部這麽有張力的作品,然而,考慮到生命、詩歌與藝術中所有值得珍視的事物,批評言論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的評語是,我的書傷風敗俗。

《旁觀者》雜志的評論家也做出同樣結論,而且在語詞上直接跳過那些刺耳負評,淪為近乎歇斯底裏的叫囂。

盡管世上確有他筆下描繪的那些人物,也存在他敘述的那些舉止,但這不能作為他逾越禮法、激起讀者反感的理由。《阿瑪達爾》正是如此。書中女主角是個比街頭廢棄物更汙穢的人物,活到三十五歲熟齡,做過的劣行罄竹難書,比如偽造、謀殺、竊盜、重婚、尋短等,原本的美貌蕩然無存……這一切都以日記的方式呈現。幸虧這本日記太不真實,否則就會令人憎惡。日記本身的文字則有賴威爾基·柯林斯先生的流暢筆調與晦澀辭藻來隱藏其中的真實意義。

這類的惡意攻詰我毫不在意。我知道這本書會大賣。親愛的讀者,或許我告訴過你,這本書還沒動筆之前,出版商就給了我五千鎊,當時乃至之後許多年這種高價都是無人能及。這本書也在美國的《哈潑月刊》連載,不僅大受歡迎,雜志主編還寫信告訴我,我的小說獨力扭轉了他們的倒閉命運。英國的《康希爾》雜志連載這本書同樣造成瘋狂搶購,理所當然地引發了狄更斯去年聖誕節那些酸溜溜的言論。我相信我可以把《阿瑪達爾》改編成劇本,為我帶來比書籍本身更多的利益。

盡管《阿瑪達爾》上下冊銷售漂亮,史密斯艾歐德出版社的喬治·史密斯卻因為預付給我大筆金額而宣告破產,但這不關我的事。然而,我還是有點兒失望,因為如此一來,我的下一本小說(不管內容是什麽),勢必要回到狄更斯的雜志《一年四季》,正如狄更斯去年聖誕節晚餐時所預測。我的失望不只在於預付款數目會大幅減少,因為在付錢給狄更斯以外的作家時,狄更斯、福斯特和威爾斯都無比慳吝,還在於狄更斯又會變成我的編輯。

不過,我仍然保持沉著自信,我相信一時的評論不代表什麽。批評家和中產階級評論家還沒有培養出欣賞《阿瑪達爾》女主角——我的美艷妖姬莉迪亞·桂歐——的眼界。莉迪亞非但以我同時代的小說女主角前所未見的氣勢主宰本書,她在書中突出的個人色彩更是狄更斯過去和未來所有小說裏的女性所不能及的。盡管她在草率愚蠢的讀者眼中顯得詭計多端又陰狠歹毒,但我對這個女人全方位三度空間的描寫可謂曠世絕技。

對了,說到陰狠歹毒的女性,卡羅琳竟然選在這年悶熱的夏天無端找碴兒。

“威爾基,你為什麽不肯結婚?你在上門拜訪的朋友面前幾乎把我當成你太太。我身兼你家的女主人、你的校稿員、管家和情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早有夫妻之實,我們早該讓這個現象名實相副了。”

我說:“親愛的卡羅琳,如果你有那麽一丁點兒了解我,就該知道我根本不在乎什麽名不名的,也不管別人怎麽想。”

“可是我在乎呀,”這個跟我共同生活十年的女人大聲嚷嚷,“哈麗葉已經十五歲了,她需要個父親。”

“她有父親,”我冷靜地回答,“他死了。”

“當時她才一歲!”卡羅琳大叫。她顯然處於憤怒與淚崩、理性與抓狂之間那條微弱細線中。女人經常會落在那條線上,或故意踩上那條線。“她就快成年了,馬上要出社會,她需要你給她名正言順的身份。”

“胡扯!”我笑道,“她本來就有名正言順的身份,也有個健全的家庭。她永遠都能擁有我的支持和我們的愛。除了這些,聰明的少女還需要些什麽?”

“你答應過今年或明年內要買下或租下格洛斯特街那棟房子。”卡羅琳發牢騷。我痛恨並鄙夷女人發牢騷。親愛的讀者,全天下的男人都痛恨也鄙夷女人發牢騷,自古皆然。只是男人對發牢騷的反應有所不同,只有極少數人——比如我——拒絕屈服於這種聽覺與情感上的勒索。

我的視線越過鏡片上方看著她:“小乖乖,我說過我們遲早會搬進那棟房子,我說到就會做到。”

“要怎麽做到?”卡羅琳繼續追問,“你跟狄更斯在伯明翰快活的時候我去找山渥德太太談過,她說她原本願意考慮把房子租或賣給我們,只可惜她那個還沒成家的兒子一兩年內就會從非洲回來,她已經答應要把房子留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