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碎屍慘案 第四十一章 千刀碎屍(第2/3頁)


  根據兇手的碎屍手法,藍京警方曾一度認定兇手的職業是醫生或屠夫,並對符合作案條件的這兩類職業的人群進行了廣泛排查。

  警官對記者說:“後來經過各種渠道的情況匯總,又擴大了排查目標人群……”

  被害者刁愛青是大一新生,性格比較內向和單純,平時愛看文學類的書,根據她的朋友吳曉潔介紹,能夠想起刁愛青的書籍裏有《遼寧青年》,還有《電影文學》。周末上街,刁愛青總會在書攤前流連。她和同學們也合得來,沒有什麽矛盾。交際並不廣泛,在她認識的一些人中,都沒有作案的嫌疑。有個線索曾引起過專案組的注意,刁愛青在遇害的前幾天,曾經聲稱征集認識了一個作家。警方也曾對藍京作家進行過調查,然而沒有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這起駭人聽聞的血案被稱為“1?19”碎屍案,警方當時立即展開了大規模調查,然而始終未能破案……

  12年過去了,遇害女孩的冤魂在世間遊蕩,什麽時候才能安息?兇手何時才能落網?

  似乎每年的不確定時間,總會有人莫名其妙的在互聯網上發一篇關於此案的文章。有人說這是死者冤魂在促使一些人來關注這件事。畢竟兇手不能歸案,情何以堪。也有人說是兇手良心欠安,所以來發帖進行懺悔;還有人說,是兇手為了炫耀自己的犯罪手段,挑釁警方;還有的說是知情者想要揭發罪惡,不斷的暗示給警方。

  2008年6月19日21:49分,一個網名叫做黑彌撒的網友在某虛擬社區網站發了一個帖子《關於藍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

  黑彌撒在帖子中對此案進行了詳細的推理,並為兇手畫像,他寫道:“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內臟被煮過,並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於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試想,一個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借什麽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麽能力做到殺人後冷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於醫生,只能說有可能性,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於推理的證據。”

  黑彌撒主觀猜測:“被害人剛入學不久,一次在校門口逛街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打口碟……犯罪嫌疑人出現了,他主動向被害人介紹這些音樂……”

  黑彌撒在文章最後對兇手進行了描述:“犯罪嫌疑人,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藍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黑彌撒的文章發出後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在6月20日14:12分,有ID為“很多的”的用戶,對黑彌撒的文章進行了長達幾千字的回復。從多個角度對黑彌撒的名字,還有原文的用詞、寫作歷程進行討論,“很多的”在這篇長文中最後說——“結論:黑彌撒是兇手!

  網友對“很多的”進行了調查,一個叫做“悼紅軒主人”的網友發現,“很多的”博客裏面有這樣一段話:

  “鑒於本人較為特殊的成長經歷,對把人大卸八塊之類的東西,基本上沒有反應……別誤會,我沒幹過這個,主要小時候住在醫院的集體宿舍裏,醫院嘛,很長‘見識’的地方——不過現在的醫院管理嚴格,長不了什麽‘見識’了。”

  “很多的”在2008年6月9日1:12:33回復一篇帖子的時候,描述了一個非常詭異而且具有一定特質的怪人:

  1、每次殺完人,都要對屍體說一句:再見,xxx。

  2、平時手總是塞在褲兜裏,能不用就不用,如果需要開門的話,最喜歡跟著別人後面進。

  3、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租三套房子,不然就不習慣。並且有一套一定要是合租,這樣可以不帶鑰匙。

  4、每次聽到有人說“不殺女人”,都要立即當場回一句“神經病”。

  5、從來不喝牛奶,也從來不把武器放在提琴盒子裏,從來不戴面具。

  6、居住的環境,上下樓梯什麽的,一定要記住多少級,並且記住多少步。保證在完全黑暗的環境裏也能行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