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綢緞 第十八章 麥濤(謀略)(第2/4頁)



  艾蓮把這些想法和盤托出,同時表示了一些問題的看法:第一,兇手究竟是不是蕭影還很難說,也許會是了解內幕的人;第二,女主編謝曉虹遇害時間的怪異仍然是他心頭難以解釋的疑問,另外,那個奇妙的玻璃碎塊尚未解釋清,她是否真的被同一個兇手幹掉都還是個謎;第三,如果真的像他們所分析的,他與護士何雨霏的交往則必然會給這個無辜的女孩兒帶來麻煩,他不想幹了。

  麥濤對這最後一條感到無法接受,“夥計,”他這樣說道,“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就如同箭在弦上,不能不發。中途收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前功盡棄,咱們當時說好的,你來接近何雨霏,這有可能引出兇手。當時你也知道這可能帶來的後果,我明白你的心情,但眼下不是多愁善感的時候,保護好她,我們來設計一個圈套,誘出殺手,問題就全都解決了。兄弟,這一次你聽我的,應該不會有錯。”

  麥濤的一席話說得艾蓮沉沒無語,他確實叢一開始就了解了這個計劃,而且到現在一成不變,也小有收獲。可這是不公平的,他知道這個計劃,麥濤也知道,甚至劉隊也可能聽說了,但是何雨霏不知道!她只是在與男朋友分手之後“巧遇”了一個令她產生好感的男人,不管之後發生了什麽,或許會有感情,或許也只不過是逢場作戲,然而她都並不知道這個計劃。也許像麥濤所說的,早晚有一天,他們可能引出兇手,但不論何雨霏是否會被兇手傷害,她就無法得到完滿的結局——抓到兇手的那一天,也將是她和新的男人分手的那一天。依照自己的性格,艾蓮是沒有勇氣把這一切講出來的,告訴那可憐的女孩兒,他只不過是想要利用她。也許,到那個時候悄然離去才是上策。

  麥濤是在中國最了解艾蓮的人,他由此猜到了他的心事,也從他的沉默中品味到了猶豫,最後,只好繼續說道:“兄弟,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當然我們也從來不會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但是,想想那些死去的女人,想想我們的工作和使命。跟那個丫頭別玩兒得太過火,你會控制好自己的,別帶來太大的傷害,就一切OK了。另外,劉隊那邊,我不打算出面了,一切的分析以及我們的安排,都由你來講述。你看這麽辦行嗎?”

  艾蓮想到了陳芳,甚至為沒有說實話而且心懷叵測的薛婷婷感到難過,麥濤和自己一樣,都不可能以傷害他人為樂,他們不得不這樣做。他沒有理由拒絕他。但是,艾蓮不願再和警方發生什麽關系,也許是由於愧疚,也許是別的什麽,他沒有說,只是堅持仍由麥濤去和劉隊溝通,同時也試著要求劉隊暗暗派出一些人去保護何雨霏——他實際上並不希望如此,這就好像他和何雨霏的“感情戲”,不得不在一大堆拍攝人影眾目睽睽之下,按著劇本一步步地上演一樣。他不喜歡演戲的感覺,卻從小開始不斷地演著一出又一出的戲劇。

  最終,兩人達成了一致,這是麥濤的計劃。與以往兩人合作所有的案件不同,這是獨立的麥濤的計劃。

  還是那個陰暗狹小的房間,只是那些掛在墻上的照片全都撤去了。主人在寫字台前抽著煙,他(她)的報復已經接近尾聲,沒有必要再保留那些該死的物證了,付之一炬也許是最好的辦法。可他(她)還是感到了一些危機,有個家夥,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他不喜歡超越規則辦事,更討厭增添無辜的受害者,既然自己是一個復仇者,那麽,所有的行動當然都應該圍繞著那些當年犯下罪行的該死的人們!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行蹤被人洞悉,因此,當照片被處理掉之後,那罐快用空了的迷彩油,卻依然保存在寫字台的抽屜裏。

  他(她)有自己的原則,因此,當初曾經放過麥濤一馬,只不過,這一次,他(她)需要等待時機,幹掉那個知情人……

  到了1999年7月3日,也就是艾蓮29歲生的前夕,他與何雨霏“邂逅”的第四天傍晚,兩人的感情已發展到瀕臨失控的地步。

  在用過了晚餐之後,艾蓮正準備打道回府,何雨霏卻靠過來,開始輕輕地撫摸她的臉頰。

  他有些惶恐,因為知道那份計劃的不公平的感覺油然而生,遺憾的是,卻沒有占據內心最主要的部分。艾蓮算是個謙謙君子,他缺乏感情卻並非沒有性欲。他的目光從她的半遮半露的睡裙上滑過,停在她胸口的那一對尤物上;他的手指也頗含熱情地攬住她的腰肢……該死,我他媽是怎麽了?艾蓮不斷地告誡自己,卻又有些無法自持,心襟蕩漾。一直以來,他都成功地在避免這一類事情的發生,可今天是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