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運籌帷幄(第2/4頁)



  不速之客看見了警鈴,知道這確實是便衣警察。自己被甩在後面,但是懷疑驗證了。他的心裏咯噔一下,百感交集,掏出另一部手機,撥打號碼……

  裝上了警鈴,在車流中還是插翅難飛,不過三繞兩繞的,總算擺脫了束縛,麥濤腳下加勁,不多時,回到了警局。

  下車後,兩人簡單商議了一陣,決定兵分兩路:薛蓉蓉負責追查線索,麥濤回去給便衣偵查員講述注意事項。

  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便衣警察被安插在現場的各個位置,有裝作掃街的;有坐在飯館門口不好好吃飯,到處瞎看的;有在商店門口買了可樂,靠著墻喝的……其實真實情況,也跟這個差不多。偵查員們偽裝成普通市民,各自占領有利位置,彼此通報情況,兇手一露面,找到最好的時機,他們便一擁而上,將其抓獲。

  然而這個經典的場面,卻必須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們知道自己要抓誰!

  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偵查員們早已銘記在心。即使他粘上假胡子,戴上帽子,也難逃法眼。

  可是今天的情況,卻有天壤之別。要抓誰,甚至要抓什麽樣的人,大家心裏都沒底。

  他們要誘騙冷血的殺手上當,可怎麽引誘,這又是個問題!

  於是,大會議室裏,人頭攢動,議論紛紛!

  麥濤站在上面往下瞅瞅,決心開門見山。他提出了八大原則:

  1.偵查員不能原地不動。

  現在已知,兇手的性格十分狡猾,他在天堂苑內四處遊走,尋找合適的目標。而他們的人手不足,可以派遣的偵查員,加上一隊二隊的警力,全加在一起,不足60人。偌大的一個天堂苑,這點警力扔進去,無異於大柴鍋中只撒了一克鹽。因此,他們不能像過去那樣,分工合作,每人只負責一個點,而要要彼此交換位置,這就大大增加了巡視範圍。

  2.要尋求當地派出所的幫助。

  這一點,他已經與薛蓉蓉商量過了。警局的偵查員,個個都是訓練有素的精英。不過對於龐大的天堂苑社區的線路,卻不熟悉。當然,這也可以先做準備。會議開完後,大家就先去天堂苑熟悉路線。不過以防萬一,他們還是要聯系當地派出所,得到他們的配合。

  3.每一組偵查員要保持相對距離。

  鑒於兇手的狡猾性格,不見到單獨的被害人,他是不會下手的。偵查員每兩人一組,既是要方便抓獲兇手,也是互相保護。但如果距離太近,勢必給兇手造成壓力。如果他不出手,他們便是白費力氣。所以,每組偵查員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

  4.有關巡查方式。

  由於上一條原則,麥濤提出了可行的建議。所有偵查員,以地毯式方式由南向北推進,隨後再折回。街道彼此串聯著。偵查員A在路口的時候,B在街中。等到B走到街口,A則應該退到下一條街中。當然,每個人的表現,應該盡量自然。即便不渴不累,該停下來買杯水,還是要買一杯的,路邊坐一會兒,假裝打打電話,也是可以的。

  5.所有人都要喬裝打扮。

  這件事相對簡單,全體偵查員,要偽裝成高級白領的模樣。男士西裝襯衫、女士套裝筒裙,每人都發放了一枚胸卡,挎著筆記本電腦包——當然了,這包裏裝的並非筆記本電腦。

  6.支援方式。

  如果發現可疑狀況,偵查員要立即通知其他同事。由於地點不固定,這時候派出所的巡邏人員的意義就凸顯了出來。偵查員報告街道名稱,巡邏人員負責圍捕。

  7.可疑現象的辨別。

  即使是在晚上,天堂苑依然會很熱鬧,居民們紛紛出外納涼吃夜宵。而兇手並不引人注意,因此巡視的時候,難免有同路的普通人,一直走在偵查員身後。這種現象並不罕見,不能草率行動,避免打草驚蛇,更要防備形成排查的空洞,給兇手可乘之機。偵查員的行動地點,應盡量選擇人跡稀少的地方。樓區後,花園內都是警力的主要安插點。

  8.防禦機制。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兇手極其冷血殘忍,發現合適的目標後,會一擊得手,即使幹練的偵查員,要需要格外小心。筆記本電腦包中,裝備了武器。仍需要注意的是,偵查員的使命,並非單槍匹馬抓獲兇手。只要能夠引誘他上鉤,記住他的外貌特征,就算成功了一大半。在遭受偷襲的時候,偵查員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其次才是在搭档的協助下抓獲兇手,或在團隊配合下,圍捕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