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第2/2頁)

昨天晚上的幻覺又在他的頭腦中閃現。

雅各布·沃克納的臉。

不要再漠視上天了,照我說的去做,記住,對於忠實的仆人有太多的話要說了。

我的命運是什麽,雅各布?

但是回答問題的卻是天寶神父的形象。

成為世界的一個印記,悔罪的信號,宣告上帝依然活力四射的使者。

這一切到底是什麽意思?這是真實的嗎?或者只是一個大腦受到閃電襲擊的人的幻覺?

他慢慢地用大拇指翻看著這本聖經,紙張又薄又軟,像布一樣,有些頁的文字下面還劃了線,還有幾頁的空白處做過筆記。他開始關注那些做過標記的段落。

《使徒行傳》(聖經·新約)第五章第二十九節。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雅各福音第一章第二十七節。在我們的上帝眼裏看來,純粹的未受玷汙的宗教應該是:當孤兒和寡婦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們以幫助,保持自己不受世界的汙染。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第三和第六節。你們為什麽因著你們的傳統犯上帝的誡命呢?這樣你們會借由傳統讓上帝的話無效。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九節。那個對哪怕是最小的訓誡也怠慢,而且教會其他人也做出了同樣舉動的人,將會被認為是天國的最不受歡迎的人。

丹尼爾福音第四章第二十三節。你的王國將為你而保留,但是你必須首先要知道上天統治一切。

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二十八節。我不會利用我的權威做任何事情,只是宣講聖父交給我的事情。

真是有趣的選擇,難道是心煩意亂的教皇想要告訴我的更多信息嗎?或者只是他隨意的選擇?

四縷彩色絲帶從書的最底下邊緣探出來,捆紮在正本書的四分之三的位置上,他拿起那些彩帶,把書翻到指定的頁碼。

裝訂線上塞著的是一個很薄的銀鑰匙。

克萊門特是有意這樣做的嗎?這本聖經一直在岡道爾夫堡,克萊門特床邊的床頭櫃上,教皇可以這樣認為,只有米切納才有機會檢查這本書。

他取出鑰匙,知道應該開哪把鎖。

他把鑰匙插入盒子的鎖裏,鎖的制栓馬上退讓,蓋子開了。

盒子裏面是信封,足有一百多張,每封信都是一位女士寫給克萊門特寫的,但地址有所不同,慕尼黑、科隆、都柏林、開羅、開普敦、華沙和羅馬,這些地方都是克萊門特曾經任職過的。每封信上的回信地址卻是同一個。他處理沃克納的信件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世紀之久了,他知道這個寄信人是誰,她的名字叫厄瑪·拉恩,是克萊門特兒時的玩伴,他從來沒有過多地問及她的事情,克萊門特主動說出他們是在班貝格一起長大的。

克萊門特同幾個朋友保持著定期的通信聯系,然而盒子裏面個信封都是來自拉恩的,克萊門特為什麽把這些信件留下來?為什麽不銷毀它們?信的內容可能很容易產生誤解,尤其是像瓦蘭德裏這樣的敵人。然而,很明顯,克萊門特認為這個風險是值得一冒的。

因為現在這些信件已經成了他的財產,他打開了一個信封,把信抽出來,開始讀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