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3頁)

盡管在小凱旋門曾舉行過狂歡節,但藝術迷們是出於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對其景仰不已。從杜伊勒裏花園盡頭處的空地上可以看到全球四個最好的藝術博物館——指南針的四個方向上各有一個。

在右車窗外邊,朝南跨過塞納河和凱伏爾泰大道,蘭登可以看到燈火通明的老火車站,即現在著名的道賽美術博物館的正面。他往左一瞥,看到了那超級現代的蓬皮杜中心的頂部。蓬皮杜中心是現代藝術博物館所在地。在他身後西部,他看到古老的高過樹頂的拉美西斯方尖碑,那是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的標志。

但朝正東,透過石拱門,蘭登可以看到聳立著獨石柱碑的文藝復興時的宮殿,現在已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博物館。

盧浮宮美術館。

當蘭登的眼睛徒勞地試圖看完整整個大廈時,他感覺到一些似曾有過的驚奇。在極寬大的廣場對面,宏偉的盧浮宮正面在巴黎的天空映襯下像個城堡一樣矗立著。盧浮宮形如一個巨大的馬掌,它是歐洲最長的建築,其長度比三個平放的對接起來的埃菲爾鐵塔都要長。就是在美術館翼樓之間的百萬平方英尺開放廣場,在寬度上也無法和它正面的寬度相比。蘭登有一次曾漫步於盧浮宮的各個角落,令人吃驚的是,竟然有三英裏的路程。

盡管要想好好地欣賞館藏的653,000件藝術品估計需要五天,大部分遊客都選擇一種被蘭登稱作“輕型盧浮宮”的不完全遊的方式——急匆匆地去看宮裏最有名的三樣東西——蒙娜麗莎、米羅的維納斯和勝利女神。阿特·布奇華德曾驕傲地說他曾在五分五十六秒內就看完了這三大傑作。開車人拿出手提式步話機用法語連珠炮式地說:“先生,蘭登到了。兩分鐘。”

步話機傳回對方尖利急促的回話聲,別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麽。

特工收好步話機後轉向蘭登說:“你會在大門口見到局長。”

開車人絲毫不理會廣場上禁止車輛通行的標志牌,把雪鐵龍發動起來,快速駛過路邊的鑲邊石。此時能看到盧浮宮的大門很顯眼地立在遠方,正門被七個長方形的水池圍住,水池射出的噴泉被燈光照得通體發亮。金字塔。

巴黎盧浮宮的這個新入口現在幾乎和盧浮宮美術館一樣有名。這座由生於中國的美國建築家貝聿銘設計的引起諸多爭議的全新的現代玻璃金字塔,現在仍受到傳統派的嘲諷。因為他們覺得它破壞了這個文藝復興時期王宮的尊嚴。歌德曾把建築描述為凍結了的音樂,批評貝聿銘的人把這金字塔描述為光潔黑板上的指甲劃痕。然而激進的崇拜者們認為貝聿銘這七十一英尺高的透明金字塔將古老的結構和現代方法結合起來,艷麗多姿,二者相得益彰——它是一種連接新與舊的象征,它有助於將盧浮宮推進下一個千年。

“你喜歡我們的金字塔嗎?”特工問。蘭登皺起了眉頭。好像法國人很喜歡問美國人這個問題。這當然不是一個輕而易舉就回答得了的問題。承認你喜歡這個金字塔,別人倒覺得你是個很沒品味的美國人,說你討厭它,這又是對法國的大不敬。

“密特朗是個很大膽的人。”蘭登回答道,也避開了兩難的回答。這位授權建造這個金字塔的前總統據說患有“法老情結”。弗朗索瓦·密特朗獨自負責把巴黎填滿埃及的尖塔,藝術和工藝品。他很喜歡那些耗資費時的埃及文化,所以現在法國人還稱他為司芬克斯。

“局長叫什麽?”蘭登改換話題問道。

“貝祖·法希,”開車人道。他們已接近金字塔的大門口。“我們叫他LeTaureau。”

蘭登瞥了他一眼,心想是不是每個法國人都有個奇怪的動物名稱。“你們叫局長公牛?”

那人皺起了眉毛。“你的法語比你自己承認的要好,蘭登先生。”

我的法語很臭,蘭登心裏想。可我對星座圖譜很了解。Taurus是金牛座。全世界的星相學符號都是一致的。

特工把車停了下來,從兩股噴泉中間指向金字塔一側的大門說:“入口處到了。祝您好運,先生。”

“你不去?”

“我奉命把你送到這兒,我還有其他任務。”

蘭登嘆了一口氣下了車。這是你的雜耍。特工迅速地把車發動起來,一溜煙地開走了。

蘭登獨自站在那裏,望著漸漸遠離的汽車尾燈。他知道他可以輕易地重新策劃一下,走出這院子,攔一輛出租車回家睡覺。但隱約中他又覺得這很可能是下策。

當蘭登走向噴泉發出的水霧時,他惴惴不安地感到自己正穿越一個虛幻的門檻而步入另一個世界。在這種夜的氛圍中,他猶如做夢一般。二十分鐘以前他還在酒店酣睡。此刻他卻在司芬克斯建造的透明金字塔前等待一位被他們稱作公牛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