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船戲(第2/2頁)

後來,乾隆皇帝來了個眼不見為凈,把儀慎親王發到了自己的皇莊上一年,對外講是讓永璇清心讀書。

儀慎親王到了皇莊沒幾天,正好趕上莊子裏一個老人過百歲大壽,這位親王去湊熱鬧時,突然靈機一轉,當時下了王旨。為效仿皇帝百叟宴的功績,他要在皇莊裏給那位百歲老人搞一次百日大戲,按老人歲數唱,要連唱一百天。

王爺發話了,湊趣的人就不能少了。皇莊周圍的府衙的主事官員也紛紛獻計。最後皇莊的一個牛錄(旗人官職,不是養牛的)出了個主意。當時的節氣已經入伏,天氣漸熱,要是連唱一百天的大戲,別說唱戲的了,聽戲的怕也受不了。不如把戲台的地點改一改,在皇莊旁邊的大清河上建一個戲船,等每天太陽落下,掌上燈火唱船戲。

王爺一聽就來了情緒,大把的銀子撒了出去,一邊命工匠連夜趕工,建造戲船,一面派人去京津兩地請京劇名角。一個月之後,等名角們到齊之後,戲船也打造完畢。

開戲那天,方圓百裏都轟動了,竟然來了上萬人。好在戲台在河面上,就算來再多人也綽綽有余。看戲的人一撥一撥來了又走,各家名角也粉墨登場,連唱一百天,王爺就過了一百天的戲癮。不久之後,這位親王奉詔回京。

王爺臨走時,又下了王旨,如果皇莊之內,再有老人壽高百歲,就以當日的百日大戲為樣板,再唱船戲一百天,以顯乾隆皇帝聖德愛民之心。可惜王旨雖然下了,可當年的百日大戲已經成了絕響。從那次百日大戲之後,皇莊中就再沒有人活夠一百歲(九十九歲的接近百人,就是沒人邁過百歲的那道坎)。

等我三太爺爺百歲大壽的時候,曾經有人提過搞一次百日大戲,可到頭來因為錢不湊手,只是請了縣裏的二人轉劇團唱了一晚上的二人轉。

今天三太爺爺一百一十大壽,本來他也沒了那種想法,可正巧趕上縣裏有個開發大清河的旅遊項目,我們甘大葉甘縣長拍板,為我三太爺爺搞一次百日大戲,不過要是真唱一百天,縣裏的財政也消耗不起,於是取了個巧,把一歲唱一天改成了百歲之後,一歲唱一天,說是百日船河大戲,其實也就唱個十天。可惜,誰也沒想到,這個船河大戲從頭到尾唱的都是一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