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傳說與實際的聯系

我不知道風幹雞現在的笑容,到底是想表達什麽意思,而且自從上車以後,風幹雞就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這次聽到夕羽惠講述的兩個傳說故事,居然破天荒的發表了一下自己的見解,而且最後臉上又露出了這種看起來很是奇怪的笑容。小哥現在在想什麽呢?

大凱這個時候一臉狐疑的問夕羽惠,“夕姑娘啊,我讓小哥說的有點糊塗了,你剛剛講的這兩個故事,和咱去羌堯有啥關系啊?”

夕羽惠對大凱解釋說,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這兩個傳說故事都暗示了羌堯的存在。第二個故事當中甚至出現了,象征羌堯的那種八頭龍,而第一個故事聽起來非常的隱晦,不過這是滿族流傳的一個故事,就是所指的長白山神,就像風幹雞說的一樣,第九個徒弟,恰好是預示的龍之九子,而且這個神話之中的主角烏龍,最後也是以龍的形象出現。第一個故事更像是對第二個故事潤色後,更加貼近現實的解說。

而風幹雞所說的天賦神權,也正是第一個故事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在滿族傳說故事之中,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傳說,均是為了體現人神合一這個意思,其實這是古時統治者管用的手段,宣揚君權神授。有的人甚至認為第一個故事之中,烏龍的形象就是努爾哈赤。夕羽惠提到,滿清後來甚至將長白山奉為神山,禁止一切在長白山上的活動,據說滿清的龍脈,就是在長白山。

看起來大凱還是不太明白夕羽惠在說什麽,不過大凱還是裝作很明白的點了點頭。

不論我們曾經去過的虵國、末戧還是有熊、仙山等地,這裏都有各自的傳說,這些傳說乍一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是當你真正深入這些詭秘之地以後,你會發現,其實傳說中的東西並不假,只是被誇大了而已。所以不要小瞧這些聽起來不算靠譜兒的傳說。夕羽惠講的這兩個傳說故事,從則面來看,也是在印證,羌堯或許就是在長白山之中,也算是給風幹雞之前告訴我們的話,提供了佐證吧。

我問夕羽惠,有關類似長白山之中,隱喻著羌堯的傳說,還有其他的故事嗎?有的話一並給我們講講。

夕羽惠輕輕搖搖頭,對我說,“我知道的故事之中是沒有了,等我們去了當地,當地人應該還能講出好多這種傳說故事。不過長白山歷來被視為國內最重要的龍脈之一,而且自古以來,長白山就和‘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夕羽惠進一步解釋說,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麽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按照歷史來推測,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在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以及變化。因為“龍”善變化,且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故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遂以龍稱呼山脈。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

風水學把龍勢分為五種,其一南北走向稱為正勢。其二,由西向東成為側勢。其三,逆水而上稱為逆勢。其四,順水而下成為順勢。其五,首尾相顧成為回勢。

可能是夕羽惠說的太“專業”了,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大凱,回頭一臉茫然的看著夕羽惠。要說將這種專業知識,夕羽惠絕對是專家級別,每次都長篇大論不停。見到大凱這幅樣子,夏夏還不忘拿大凱開涮,故作高深地問道大凱,“凱哥聽懂了嘛?”

夕羽惠正講的很專心,被夏夏打斷之後,瞥了一眼夏夏,夏夏立刻聳了聳肩,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示意自己不再亂講話了。

夕羽惠便繼續說到,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墻垣,形似樓台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