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碎屍疑雲 第三章(第3/4頁)

汽車開始沿著江邊向東行駛,韓印放下車窗,半轉頭注視著江面。漆黑的夜,抹黑了江水,江面暗黑一片,只聞得江水滔滔作響。

一陣冷風拂面,韓印驀然心思一動:“1·18”碎屍案收集的屍體碎塊並不完全,缺少骨盆、生殖器等部位,難道會被扔在這裏嗎?

“這裏距離左水路有多遠?”韓印皺著雙眉望向江面問道。

“三公裏左右吧。”

康小北稍微估算了一下說,他有些搞不懂韓印為何一直要糾纏幾個拋屍地之間的距離,不過他也明白,韓印既然問了,那一定有他的想法。

說話間,江面漸漸有了些亮光。韓印轉回頭,已經能看見那座聞名已久的古江大橋。大橋橫跨天塹之上,蔚為壯觀,更有千盞明燈,交相輝映,宛如一輪明月掛於天際。

汽車拐了個彎,經過橋頭武警崗亭,駛上大橋。

大橋承載著連通城區南北的重任,也是城市標志性風景區之一。此時夜已漸深,行人道上仍不乏遊覽的人流,各種車流也魚貫穿梭著。韓印好像對混雜在車流中的公交車特別感興趣,眼睛隨著車來車往,若有所思。康小北本想指引一下橋上的風景,見此也只好作罷。

下了橋,視覺上頓覺昏暗,江北的規劃果然比江南要稍遜一些,連路燈也暗淡不少,倒是透著異常的寧靜,以至於困意漸漸向韓印襲來。

昏沉沉的不知過了多久,韓印感覺一陣顛簸之後,車子停了下來。他睜開眼睛,就著還未熄滅的車燈,見車頭前立著一座灰白色大牌坊,中間正門門楣上,繁體字書寫著“虎王山風景區”。

夜色深沉,山風格外大,除了風吹枯枝的簌簌響聲外,周遭一片死寂。康小北手持警用手電在前方引路,韓印隨後跟著。

山間多為羊腸小道,有的鋪著青色石磚,有的幹脆就是土路,傍晚下過一場大雨,土路有些泥濘。小道兩邊,樹叢繁布,幽黑細密,顯得深不可測。偶爾在某個岔路口,能看到些廟宇亭閣,但已是斷壁殘垣,破爛不堪。

“這裏不是風景區嗎?怎麽會這副模樣?”韓印不解地問。

“要說這兒也曾有過一段人氣鼎盛時期,後來因為與周邊的旅遊景點相比缺乏特色,遊客越來越少,再後來一些吸毒分子常在此聚會,影響不好,本地市民便也鮮有光顧,於是就徹底地敗落了。”康小北嘆口氣接著說,“不過不管是曾經的鼎盛,還是如今的敗落,都跟‘1·18’碎屍案扯不上關系,風景區是1997年才開發的,原來這裏是一片原始山林。”

“這麽說,1996年這裏要比現在更為荒涼了,那死者的頭是怎麽被發現的?”韓印問。

“當時山下有所大學,幾個學生吃過中飯,結伴來山上欣賞雪景。有個學生偶然在山溝裏發現一個布包裹,覺得好奇,就撿上來,打開來看,頓時嚇傻了。兇手是用一幅藍格子印花床單包的頭。而年初的‘1·4’碎屍案,是我們根據前三個拋屍地點推測,主動找到這兒的,要不然非再嚇傻一個不可。”康小北說著話,手電照向前面一個小土坡,晃了晃說,“喏,就在那兒了。”

韓印隨康小北快步走上土坡,看到所謂的山溝,其實就是土坡和旁邊一個地勢較高的小山丘形成的一條溝壑,裏面枯草叢生,能有半米高。

“看來那場大雪並不是完全幫著兇手的,否則死者的頭也不會那麽容易被發現。”韓印說。

“兇手就是個變態,他根本不在乎頭被發現,如果再往前走些,那裏的樹林更深更密,要是把頭拋在那兒的話,恐怕一年半載都不會有人發現。”康小北恨恨地說。

韓印望了眼遠處黑咕隆咚的山林,愣怔了一會兒,沒言語。少頃,突然說道:“小北,我怎麽聽見前面樹林裏有響動,我們過去看看?”

康小北下意識摸向別在腰間的槍,臉上多少有些懼色地說:“沒,沒有吧,我怎麽沒聽見,是不是你聽錯了?”

韓印裝模作樣地豎起耳朵聽了聽,笑笑說:“嗯,確實沒有,應該是我聽錯了。走,下溝底看看去。”

“好,哎,等等,等等!”

韓印剛欲擡腳,卻被康小北突然喊住。

“印哥,你看,這有一長串腳印。”康小北將手電湊近地面,果然有一串腳印,順著往下照,腳印直到溝底。

“雨是幾點下的?”韓印蹲下身子盯著腳印問。

“好像下午5點開始的,下了兩個多小時。”

“那這腳印應該是新鮮的,看來在我們之前有人來過。”

“對,肯定是,你看這腳印好像不止一個人!”

韓印再仔細觀察了下,說:“是挺亂的。”

“會是誰呢?就算當年的案子細節有很多都透露出去了,那也鮮有人能夠準確找到這兒的。除非是狂熱分子,或是咱們警察,再就是碎屍案的兇手了。難道是兇手故地重遊?”康小北猜測道。